D抖来看名师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05日

本期名师:李东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馆主题演绎总策划,“辽海讲坛”主讲人。

周朝人在井边做买卖

达官贵人进不了市场?

快到年根了,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网购,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市场逛一逛,毕竟亲眼看到的更放心。

那么,在没有网购的古代,那时候的市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周朝时期的人们是如何逛市场的。

《周易系辞》中写道:“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此立市始。”这两段文献都认为,原始市场是从神农氏的时代开始的。

由此可见,五六千年前的部落联盟时期,古代先民有了少量剩余产品可以交换,因而产生了原始市场。

“市”在古代也称作“市井”,这是因为最初的交易都是在井边进行的。《史记正义》中说:“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曰‘市井’。”也就是说,古时候在形成正式的集市之前,常常是“因井为市”的。

在井边做买卖有两点好处:第一,商人、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第二,还可以方便洗涤商品。东汉应劭写了一本民俗著作《风俗通》,其中记载:“于井上洗涤,令香洁。”甚至到近代,一些乡镇附近仍设有供商人饮马的水井,“市井”一词也沿用至今。

到了周代,出现了正式的市场。据史料记载,周朝的市场,每日的交易活动分三次举行:“朝市”在早晨,“大市”在午后,“夕市”在傍晚。

市场设有大门,进入市门交易,叫“市入”,市入之时,有小吏执鞭守于门口,以维护市入秩序。市场的各个贸易地点,叫做“肆”。同一市场中,按照不同的经营品种,设若干个肆。如酒肆、米肆、布肆、鱼肆等。

市场里还设有存储货物的屋舍,叫“廛”,也就是后世的栈房。“廛”都是官府建造的,所以商人存入商品必须纳税,叫“廛布”(布,货币)。做买卖时所用的券契(相当于票据凭证)叫“质剂”。

其中长券叫“质”,用来购买牛、马等商品;短券叫“剂”,用来购置兵器及珍异之物。大市用“质”,小市则用“剂”。市场既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也是官府处决罪犯的刑场。

刽子手杀死罪犯后,将尸体示众,叫作“弃市”。所以,市场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体面人是不去市场的,有个词叫做“市井小人”,意思是朝廷不准许达官贵人随便进入市场,为的是“别尊卑”,以体现社会阶层和社会身份的不同。这种交易安排方式一直延续到秦、汉。

栏目主持人:李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