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进入“辽沈晚报运动健身中老年群”
辽宁省著名曲艺作家郝赫
鼓曲世家三代传艺术情趣获熏陶
郝赫的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府高阳县教台村,爷爷叫郝英吉。据《西河大鼓史话》记载:“郝英吉在南口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北口的精华,在1910年前后,已经红遍了冀中大地。凡婚、丧、喜、寿之家,皆争其献艺。他在西河大鼓的说、唱、弹、击、评、颂、学、表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还借用河北梆子的唱腔,创造了西河大鼓‘刀刀痛’曲牌,用于表述哀伤情节,每次演唱,都催人泪下。”由此可知,郝英吉青年时代即已成名。
在早年的西河大鼓界,郝英吉虽是上等的艺人,但尚未形成自己的流派。新中国成立后,说唱艺人的地位空前提高,郝赫的伯父郝庆轩、父亲郝庆国、二姑郝艳春、三姑郝艳霞、四姑郝艳芳、五姑郝艳卿兄妹6人皆从事西河大鼓艺术,尤其是郝艳霞、郝艳芳,这对姐妹花在西河大鼓舞台上都曾独树一帜,名噪华北、东北。她们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受到业内人士与听众的高度赞扬。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了被业内外人士公认的“郝派”西河大鼓,郝英吉便被尊为郝派西河大鼓的创始人。郝氏的第二代艺人使“郝派”西河大鼓迈入黄金时代,至郝赫,已传三代。
郝赫生于鼓曲世家,小时候,每当长辈讲说曲艺界的奇闻逸事时,他就特别感兴趣,参加民众曲艺团之后,好奇心更胜。只要闲暇,就跑到各位老艺人家串门,不管人家烦不烦,问这问那。老先生们很喜欢郝赫,他们都有一肚子的典故,想说、爱说,碰上郝赫这个好问者,他们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
郝赫的父亲是位著名弦师,郝赫13岁时,曾跟父亲学弹三弦。那时,郝家在沈阳开了一个说书馆,叫福海茶社,郝赫小时候特别爱听书,天天坐在自家开的说书馆中,不论谁说,他都爱听。1960年,18岁的郝赫也开始说书了,在沈阳北市场会宾轩茶社说《三侠五义》。出道后,郝赫拜西河大鼓“青家门”第八代艺人王起仁先生为师。1962年,郝赫还向伯父郝庆轩学过《月唐》……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里,郝赫的创作天赋被强烈地激发而出。
今年(2021),辽沈曲坛的一代名家郝赫年满八十。与郝老交流,感觉他更像一位严谨的学者,而非人们印象中妙语生花的说唱艺人,他和他的亲朋们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深沉,充满光阴的感叹,有泪光,有笑声。
博览群书广涉猎 书香弥漫少年心
“说创”天地一墙隔 郝赫转轨有内因
从1960年到1965年,郝赫开始在全辽宁省的茶馆里说书。1965年开始,国家提倡说新书,念过高中一年级的郝赫成了团里的香饽饽,除了手抄新评书再二次创作外,郝赫还时不时写点二人转和大鼓书的作品,当时的曲艺团团长吕福寿想请他去团里创编室专门从事曲艺创作。“一个作者一个月得拿出三两个新作品,产量要求太高,吃不消,我就跟领导说我还是想说书。”郝赫回忆说。
1965年,辽宁地区的曲艺界大汇演,仅沈阳代表团就有200多艺人参加,提起这段往事,郝赫说,这次汇演成了他从前台表演到幕后创作的分水岭:“那次汇演我写了俩二人转、一个大鼓书,田连元说了《追车回电》。我们是团里最年轻的演员,我23岁,田连元24岁,他红得山崩地裂,我以前觉得我还行,到那时才知道我是真不行!田连元那时跟我不是很熟,演出后我去他那屋想要他那个本子,结果看见记者们都在那儿,我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那次大汇演结束后,吕福寿团长带着演员们开始了在辽南地区的巡演,40多场演出中,田连元演一场火一场,郝赫结结实实坐了40多场冷板凳。眼看着要回沈阳了,郝赫忍不住问吕团长:“我怎么得罪您了,一场不让我上?”吕福寿直言不讳地回复道,“你这个岁数,能说过田连元吗?你能熬到田连元退休吗?”郝赫无奈地回答:“不能。”“田连元跟你岁数差不多,有他的份就没你的份!别说书了,你去创编室搞创作吧。”吕福寿没给郝赫留丝毫的回旋余地。从此,郝赫从一个“说书人”变成了一个“创作员”。
回首辽沈曲坛事 笔耕不辍著述丰
从说书的变成写书的,并非郝赫本意,但这一人生重大转轨最终却成全了他。在几十年的幕后创作生涯中,郝赫出版长篇评书、鼓书10部;发表各种门类的曲艺短段及理论文章800余篇,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和省内奖项:如1988年,他创作的长篇评书《翡翠园谍影》备受好评;又如1984年,在沈阳市政府礼堂举行的全市文艺创作会议上,他创作的二人转《厂长家事》获得省政府年奖,这是一个高规格奖项……
2000年,郝赫被沈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之一,现为辽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曲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2年9月,郝赫退休了,却退而不休。他要去讲曲艺史、二人转史;他应邀为各种文艺比赛、大型晚会、电台节目当评委;特别是而今曲艺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像他这样专业、资深的创作家少之又少,省内外向他约稿的单位、公司不可胜数。最令人称叹的是,他经常义务为朋友、社区、街道写稿。
郝赫还一度重操旧业,在沈阳德泰轩茶楼说了20场评书,讲他拿手的《三侠五义》,场场爆满,曲艺名家金炳昶、刘林仙、张千纷纷前来捧场助兴。他的几大高徒承继了师傅的衣钵,如王兰兰、刘一夫、洪兆宇、吕兢喆……特别是他的大弟子张永笠,是“全国故事大王”“沈阳市工人艺术家”。
耄耋之年,老先生著成一部《郝赫回忆录》,对自己的艺术人生予以详尽梳理,为后人留下一部有关辽沈曲坛发展历程的珍贵记录。郝赫表示:“我家三代说书,传承了120年,我本人又在辽沈曲艺圈里几十年。眼看前辈艺人纷纷作古,我再不进行一点回忆,辽沈曲艺舞台的某些往事恐怕就要失传。”
郝赫自谦说:“我这几十年不过是‘随梆唱影’而已,这部回忆录的主要内容不是写我自己,只是把我几十年的经历和听到的、见到的趣话、逸闻、人物、事件写出来,供读者消遣而已,内容都是真人真事,绝无虚构。有时还以我的个人观点,对人、对事加以评论,为的是让读者加深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动态的了解。”
总结郝赫的创作生涯,有朋友为他做过这样一首小诗:凛凛威风大,区区书案小。著作已等身,桃李亦非少。西河名门后,沈曲子弟老。苍苍童颜身,赫赫先生郝。——这是业内人士的一致共识,是对郝赫曲坛人生的中肯定评。
郝赫小时候,念过两年私塾的姥爷就教他读《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至今他还能背上大半本。那时,他在家附近的小电影院看了不少无声电影,像《卓别林大闹法庭》《陈查理大破隐身盗》《十三妹》……
在自家开办的福海茶社东邻的同兴书局——街坊邻居称作“老邢家的小人书铺”,郝赫免费看了大量的小人书,他至今清晰记得名家钱笑呆所画的《三太子寻宝》,内容活泼可笑。他看过的全套小人书有《三国演义》《封神榜》,还有一些影印的电影小人书如《我这一辈子》《万家灯火》《马路天使》《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邢大爷开的同兴书局,郝赫读过不少武侠小说,如《七剑十三侠》《火烧红莲寺》,还有还珠楼主的《蛮荒侠隐》《长眉真人传》《蜀山剑侠传》,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江湖怪异传》等。
在紧邻同兴书局的张大爷开办的纯贞书局,郝赫看的第一本小说叫《杨铁桶的故事》,此后又看了《高玉宝》《啼笑因缘》《秋海棠》《金粉世家》《夜深沉》,还有中国侦破小说《神鹰飞起来吧》《空山不见人》《列车上的无名女尸》……
张大爷每逢购进新书,在改装、分册之前,总是把原封不动的新书给郝赫留着,只要他一来,就把新书从柜台底下取出来,让他成为这本新书的第一个读者。在郝赫读过后,张大爷听取他的读书意见,然后再确定这本新书的地位。
在张大爷的鼓励下,郝赫虽不敢称博览群书,也算读书甚广,纯贞书局的书,郝赫至少读过500部,开卷有益,使他知识大增。那时郝赫才8岁,刚念小学一年级,广泛的阅读,为他日后的曲坛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根基。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