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减量不减质 受益娃说感受

辽沈晚报 2021年10月15日

作业分层级布置、考试次数减少、没有培训班的“压迫”、放学后还能在学校上自己喜欢的社团课……

“双减”后,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众多改变。面对秋季开学后的新学习状态,孩子们适应吗?

昨日,记者走进沈阳校园,听听作为“双减”第一受益者的学生们怎么说?

学生说:放学回家可以做喜欢的事

“一、二、三、四”,伴着老师的口号,孩子们在操场上做着整齐的跳跃运动,然后便开始了两组队员之间的竞技。这是10月14日傍晚5时许,沈河区二经二校绿茵操场上的一幕。原来是外聘的刘老师在给棒垒球兴趣班的孩子们上课,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和训练,看着孩子们敏捷的身手、越来越熟练的动作,刘老师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据了解,二经二校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开设足球班、小提琴、非洲鼓等25门特色课。

“以前周六周日,我要学习英语、数学和大语文,现在学的是小提琴、书法、街舞、滑冰和画画。每天还有爸爸妈妈陪我阅读一小时,特别开心。”五年四班女生张梓煜瞪着大大的眼睛开心地告诉记者,“我每天晚上九点二十分就上床睡觉啦。”

家长说:亲子时间多了

书面作业减少后,爸爸妈妈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一年级四班的戴清阳会跟妈妈说:“没想到上学这么快乐。”他妈妈程女士说:“我们感觉孩子特别幸运,刚入学就赶上‘双减’,学校提供的个性化课程让孩子特别开心。他自己周二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周四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还有口才表演,他都特别喜欢。”

教师观点:“双减”减量不减质

“双减”政策一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但是却不减少父母陪伴的责任和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经二校四年六班班主任、沈阳市名师姜美岩表示,“双减”之后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可能是很多家长困惑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家长制定计划,比如拖沓的孩子,要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时间表,并严格执行计划。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自觉性,给他们时间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姜美岩坦言,“双减”政策施行之后,孩子们的时间更充裕了。“以前我们想留一些实践作业却囿于孩子们时间太少。而现在作业在学校完成,课后没有培训负担,很多计划就能得以实现。”

现在孩子可以更多地感受生活,我们也更多布置了贴近生活的作业。比如数学我们第一单元内容是让孩子认识大数,我们就发动学生收集、认读生活中的大数和应用,再比如认识线与角,孩子们就有了更多时间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比如红领巾的角、门的角,知识点迎刃而解,学习也变得更有乐趣了,孩子们的知识点就不是死记硬背,以往有一些只能在课堂上看课件认知。

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全市已成立了1.2万多个课后兴趣小组与社团,拓展了学生个性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从减少作业和考试,到推出课后服务等,“双减”政策正有条不紊推进。对孩子们来说,既能在新学期里轻装上阵,也能快乐学习,而对广大家长来说,身上的压力也缓解了不少。沈阳各中小学对于“双减”政策的良好践行,为校园带来了更多欢声笑语,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的兴趣大门。各个学校也将脚踏实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双减”政策高效新颖践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辽沈晚报记者 王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