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家谱如何纂修和运送?你知道吗

辽沈晚报 2021年10月08日

清朝皇帝家谱每十年纂修一次;并要送至盛京(沈阳)皇宫内尊藏,北京运送玉牒到盛京靠的是驿站骡车拉运,每次昼行夜宿需耗时20多天。

日前,“天潢一脉——沈阳故宫敬典阁皇家玉牒展”开展,展出一册清黄绫面汉文列祖子孙宗室竖格玉牒,并揭秘了清朝皇帝家谱的纂修和运送。

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百姓家的称作家谱,也称族谱、宗谱,而皇帝家族的家谱则称作玉牒。

清代的玉牒,就是爱新觉罗氏皇族宗室、觉罗两个支派的族谱。其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据清朝制度所定,宗室、觉罗所生子女长至周岁时,需书其所生年、月、日、时,以及生母姓氏,详其嫡庶次第、具册送交宗人府。全部玉牒每十年即要纂修一次,所有人名排列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殁者墨书;误为同名,则改卑者及幼者。

清朝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次纂修玉牒,至1921年溥仪最后一次纂修,一共纂修玉牒28次。最初玉牒每次纂修缮写3部,分别藏于皇史宬、宗人府、礼部。自乾隆九年(1743年)起,将原藏于礼部的玉牒改为恭送至陪都盛京(沈阳)皇宫内尊藏,以示敬重和隆重,并形成永久定制。

沈阳故宫敬典阁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专供收藏玉牒之用。

清政府对玉牒的运送非常重视,皇帝亲自督办,在紫禁城举行隆重的送行之礼。启程前由钦天监择定吉日,时间一般选在秋冬季节。将玉牒装入行箱放置彩亭,由骡车拉运。所经之地,设彩棚奉安,文武官员都要身着朝服到郊外跪迎。出山海关后,由盛京将军派官员率满洲兵丁护送,至盛京皇宫崇政殿前,行尊藏之礼,再选吉日送往敬典阁恭贮。至清末,敬典阁内共贮藏清顺治十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所修历次《玉牒》共计1133册。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