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的招牌,“国家部委”的背景,了解医疗界透彻,经常出入高档商业会所,出手阔绰……
这样一个“手眼通天”的女子在骗取他人信任后,竟顺利地诈骗海城市某企业现金400余万元。
虽然女子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但很快被海城警方识破。9月8日,女子史某某被鞍山海城警方抓获,不仅钱没捞到,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自称国家干部
女子获得企业老板信任
通过朋友介绍,海城市腾鳌经济开发区某企业老板李某认识了自称是某国家部委副司长的女子史某某。
交往期间,史某某告诉李某,自己还认识很多医疗界的专家教授,可以帮助企业拓展项目。甜言蜜语之下,李某觉得自己找对了人,仅仅几次见面后,李某对史某某所编织的谎言深信不疑。
得知该企业大量人工栽培富硒桑黄,史某某便告知李某,其有“能量”帮助企业将人工栽培出的富硒桑黄卖到药厂入药,并且价钱可观。李某对这位国家卫健委女领导深信不疑。殊不知,这一切仅是史某某骗局开始。
分三次索要400万“打点费”
“女能人”失联了
史某某与李某密切联系,对帮助该企业办理桑黄入药一事表现得热心备至,经常跑往外地“托人找关系”。
数日后,史某某再次找到李某,告知桑黄入药一事已办理妥当,只需要聘请几位国家级医药专家召开研讨会便大功告成,但聘请专家需要资金打点“上下关系”。
信以为真的李某决定“投资”研讨会,并将这一系列“运作”全权交给史某某。
为了增加可信度,在随后的交易过程中,史某某跟李某索要“打点费”坚持只要现金,表示转账记录会“害了自己”。
这一通操作,让李某对史某某冒充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深信不疑,便将400万元的“打点费”分三次交到史某某手上,随后,史某某便以办事为由抽身离开。史某某离开后不久李某总是感觉哪里不对,之后便用之前的联系方式联系史某某,发现所有的联系方式都联系不上史某某,这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女子真实身份成谜
民警5天核对15万条消费记录
3000份银行流水
8月31日,李某报案。得知企业被骗,腾鳌派出所高度重视,并立即向海城市公安局主要领导进行了专案汇报并报请成立专案组。
史某某的精心策划导致李某被骗案件侦破困难很大,尤其是史某某的真实身份和常住地无法确认。专案组首先从史某某的联系方式上下功夫,可史某某为了计划行骗,所有的联系方式及聊天软件均不是实名。为了行骗李某,史某某与其见面的地点绝大多数都是在车内,李某在给史某某提供现金的地方更是偏僻至极,甚至全程都不在任何监控范围之内。
无法锁定嫌疑人身份,这给破案造成了很大困难。专案组民警设想既然骗子骗取了大额现金,那么她的下一步一定逃不过消费和现金存储这两个环节。专案组民警兵分两路,投石问路。一组调查鞍山市内所有高档消费场所案发时间内的消费记录,另外一组深入到鞍山市内各大银行调取案发时间内大额存单记录。
经过近5天的走访调查,专案组民警排查消费场所300余家,核对消费记录15万余条,核查银行流水3000余份,询问证人100余人,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研判,终于在9月6日,一名叫史某某的女子浮出水面,经过辨认,确定该人为犯罪嫌疑人。
“女能人”落网
警方冻结资金60万
查封200万房产
经过缜密调查,专案组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史某某的藏匿地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9月8日上午,专案组抓捕收网,将藏匿在鞍山市铁东区湖南某小区内的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抓获。及时冻结涉案资金60余万元,查封涉案资金购买的价值200余万元的房产一处,收缴犯罪嫌疑人史某某消费的高档奢侈品20余件。涉案财物的及时冻结扣押,减少了企业的巨额损失。
经查,史某某为前科释放人员,曾于2003年被捕入狱,出狱后不思悔改,故伎重演。利用其行走社会多年所积累的行骗“经验”伪装自己,并利用其曾是医学院毕业生,又从事过医生职业,对医疗界了解透彻,加上其人脉圈广泛的特点,冒充“高官”认识“大人物”,四处炫耀吹嘘,炮制假“身份”对企业实施诈骗。
“因为史某某是朋友介绍,况且‘演’得太真了,我当时也是鬼迷心窍,根本没有多想就相信了她,如果我当时多做一点调查,也就不会上当受骗。现在是项目没拿到手,先期投入的上百万也打了水漂。”听到警方的介绍,李某至今后悔不已。
目前,嫌疑人史某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辽沈晚报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