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府老虎厅里的惊悚往事

辽沈晚报 2021年08月31日

张学良当年枪毙杨宇霆、常荫槐的大帅府老虎厅

常荫槐公馆旧址省级文保碑

常荫槐公馆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在大帅府内,有一间小小的会客厅(原为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三会客厅),因曾摆放过老虎标本而得名“老虎厅”,它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下令将奉系元老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在此处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杨常事件”。处决杨、常二人后,张学良稳定了自己在东北的政治地位,老虎厅因此名扬四海。对杨、常之死,有人说他俩“自作自受”,有人感叹他俩“命不该绝”。

老地方

杨、常之死:积怨太深的内部火并

张学良为何要杀劳苦功高的杨宇霆、常荫槐?晚年的张学良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常荫槐是奉天交通委员会的委员长,还是黑龙江(省)的主席,那个时代,吕荣寰是中东路的董事长,最后冲突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杨宇霆跟我商量,要把吕荣寰撤掉,让常荫槐当董事长。我就想,这个常荫槐的能力也太大了吧?他当了奉天的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又当了黑龙江(省)的主席,现在还要到吉林去做这个董事长,东三省就没人了,只有这么一个人吗?怎么能一个人把三省(官)都做了?怎么能三省都有他的事情呢?冲突就在这儿。杨宇霆一定得如此,我心里就发火了,所以我晚上请他俩来,把他俩都枪毙了!”

这仅仅是张学良与杨、常二人火并的导火索,长期以来,杨、常二人自恃功高,对张学良倚老卖老、礼数有缺,这种骨子里的不尊重,不经意间就能从其言谈中流露出来,甚至连“小六子”“鳖犊子”之类不敬、辱骂之语都能脱口而出,这令同样心高气傲的张学良十分不爽。

杨宇霆、常荫槐经常违背张学良的命令,无视权威擅自做主。他们反对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大肆揽权争名争利。有一次,常荫槐准备在黑龙江建立山林警备队,扩编武装约两万人,杨宇霆直接从自己的军工厂给常荫槐调拨两万支捷克步枪,这么大的事,杨、常二人居然未向张学良报备,竟自作主张了。

据说,常荫槐还支持杨宇霆取代张学良成为“新东北王”,这就严重触犯了张学良忍耐的底线。

1929年1月10日晚,双方积怨良久的内部矛盾终于爆发!逼张学良在“中东路董事长”任命书上签字的杨、常二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压根儿没瞧得起的“小六子”,居然对他俩动了杀机。

杨宇霆、常荫槐血溅帅府老虎厅

杨宇霆、常荫槐的飞扬跋扈,逼张学良动了杀机。张学良与东北军将领王以哲、自己的卫队长刘多荃、警务处长高纪毅、副官谭海商量并决定晚上动手,但事到临头,他却犹豫不决。多年后,张学良对外界讲,自己当时竟用银元占卜吉凶,他说:“我下不了决心呢,没人可商量,我不太迷信,但对这件事真迷信。我想,如果这件事情我应该做,那银元出正面,结果弹一回正面,弹一回正面,弹第三回还是正面,我想这钱不对。我反过来想,假若这事我不做,那我就是不对,那就出反面,弹一回出反面,再弹一回又出反面,到第三回我不看了,让我太太(于凤至)看。我太太哭了,我说你哭什么?她说我知道你要杀人了!这个钱在我的铁柜里,后来日本人不知道这柜里有块洋钱干什么用?我是留下做纪念的。”

张学良表示,当初他不想杀杨宇霆,只想杀常荫槐,而把杨宇霆关起来,但于凤至的一句“提醒”要了杨宇霆的命。于凤至对张学良说:“如果你不杀杨宇霆,把他关起来,将来那些东北大佬来保他,求你放了他,你怎么办?”张学良顿时醒悟,切勿因情废事、放虎归山,计划遂定。

当晚七点,杨宇霆、常荫槐如约而来,坐在老虎厅内。张氏帅府规定,进入帅府者一律不准带武器、不准带兵,但杨、常二人骄横无礼,进入帅府从不交出武器,并且带来一个警卫队。按照事先的行动方案,张学良的副官长谭海,解除了杨、常警卫队的武装,然后将“前院已处理完毕”的字条,秘传给“老虎厅”内的张学良。

见时机已到,张学良看了一眼喋喋不休、继续纠缠的杨、常二人,一语双关地说:“二位话说得这么多,是不是有点渴了?”杨宇霆没好气地回了句:“是有点渴,可我不爱喝水。”常荫槐紧跟着说:“就想让你签字!”张学良说:“不爱喝水,那就吃西瓜。来人,剁两个西瓜!”侍从忙上楼去取,随即下楼回话:“西瓜在楼上冰里镇着呢,夫人正在洗澡,我不便进去。”张学良对杨、常说:“稍等,我去拿。”

这些话都是事先商定好的暗语,目的是将张学良引出。张学良抽身离去后,高纪毅、谭海率6名彪壮卫士,各个手持匣枪闯进“老虎厅”。卫士们3人一组,分别将杨、常按倒在地。高纪毅向杨、常二人大声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国家统一,立即处死,就地执行!”

杨、常闻言,脸色惨白,目瞪口呆,临死前连一句话都没说出来。4名卫士分别按住杨、常二人的双肩,两名卫士分别用枪抵住杨、常二人的后脑,连开数枪,杨宇霆、常荫槐血染“老虎厅”,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杨常事件”。

张学良的善后:厚葬杨常,不罪妻孥

枪毙杨、常后,张学良把刘多荃叫来,吩咐他说:“你赶快去见杨大嫂、常大嫂,各送一万元抚慰金。”听说杨宇霆、常荫槐的亲属要争家产,张学良赶忙派人阻止,以确保杨、常妻儿的利益得以保全。

第二天上午,张学良召集张作相、翟文选、王树翰、郑谦、臧式毅、孙传芳等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进府,宣布杨、常已被杀,闻此言,众人惊愕不已。随后,陆续发布了《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布告》《张学良致中央政府通电》《张学良致三省父老电》《追述杨常伏法经过详情》《杨常伏法之判决书》等。判决书等文件对外宣传杨、常的罪状是:“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产,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已构成“内乱罪”和“叛乱罪”,“遂依法判决,立地执行枪决”。

据说,张学良曾决定由秘书长郑谦起草处决杨、常的通电,谁知郑谦以为张学良将自己划入杨、常死党,死期在即,竟惊吓而死。张学良闻讯后,慨叹道:“杀了杨、常,吓死郑谦!”,下令厚待其家属,并亲临其家吊唁。随后,张学良特意指示:杨、常被处决后,不株连任何官员,“罪不及妻孥”。

张学良安排厚葬杨、常二人,并为他们撰写挽联,他给常荫槐的挽联是:“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用古代的蔡叔度与韩信,比拟现实的杨宇霆与常荫槐,虽时代不一,却命运同框,不得不承认: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

“杨常事件”背后的历史提示音

张学良怒杀杨宇霆、常荫槐,虽逞一时之快,表面上震慑住了老派势力,掌控了东北的军政大权,但其后遗症是显而易见的,在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东北大事件中,张学良身边再无杨宇霆这样的智谋之士,再无常荫槐这等干将能人,特别在紧急时期,东北军缺乏核心与灵魂,30万东北军顷刻间分崩离析,悲怆退出历史舞台。

无论张学良给杨、常二人安上了怎样的罪名,但他们对东北的发展、对东北军的改造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不容抹杀。可以说,没有杨宇霆就没有后来的张作霖,更没有张学良;没有常荫槐,就没有东北国产铁路的大发展。

张学良杀掉杨、常两位功臣,寒了一批东北军老臣之心。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软禁后,除了少壮派群情激愤外,张作霖留下的老班底几乎没有多大反响,更无人援手,由此可见,“杨常事件”给他们留下的心理阴影有多深。

对侧卧一旁、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来说,张学良除掉了精明练达的杨宇霆、老辣硬气的常荫槐,等于借张学良之手搬掉了两块日本侵华的绊脚石,求之不得。晚年的张学良追忆“杨常事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错不该杀杨宇霆、常荫槐!”。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