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中国医师节,向每一位医者致敬!

辽沈晚报 2021年08月19日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沈阳急救中心和平分中心始终秉持“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的急救精神,守护在抗击新冠疫情战线的“最前沿”。由站长,护士长,司机班长组成的应急转运单元,已完成疫情相关转运任务百余次,累计行驶近6000公里。疫情伊始,和平分中心的急救医生纷纷递交请战书,请求到抗击疫情防控一线。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他们用一次次全力以赴为沈城市民撑起一把把防疫“保护伞”,用责任与担当筑牢百姓健康安全屏障。2021年荣获沈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爱岗敬业冲锋在前 蔡恒宇,作为沈阳市妇婴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沈阳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疫情初期,他第一时间报名并成为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市级产科医疗救治诊疗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制定麻醉应急预案,整合外出便携式麻醉救治移动应急包并完成多例密接和疑似孕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和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工作。履行了在危难之时党员带头冲锋的誓言。

坚定理想不忘初心 靖杰,中共党员,现为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儿童多动症、孤独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今年6月作为援疆医疗队队员远赴新疆支援。作为一名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坚定理想、百折不挠,这一年的援疆工作中,不忘万里援疆初心,团结和守护各族同胞,为塔城市的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无畏艰险敬佑生命 焦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她主动向医院报名支援武汉,后被紧急派往集中救治锦州中心支援一线。2020年末至今她一直负责医院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始终坚持在“一线”,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前哨点”的作用,规范管理发热患者,有效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红医芳华医心向前 柴若楠,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过敏性疾病专业以来,为十余万患者解除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在疫情期间出色完成了防疫保障任务,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过敏反应学科荣获复旦大学全国医院排行榜东北地区过敏反应专科榜第一名、过敏反应专科榜全国前十名。

医疗援建默默耕耘 今年3月,根据省、市援藏工作统一部署,就职于沈阳急救中心的白琰同志通过层层选拔,启程奔赴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建工作。告别了家人,白琰医生在援藏的日夜里,充分发挥自己在急诊急救方面的特长。无论是深夜还是休息时间,白琰医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患者身旁。用精湛医术为安多人民的健康服务,把无私大爱洒在这片广袤热土上。

仁心大爱至精至诚 陈静,沈阳市儿童医院内科一病房主任,主任医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都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2021年5月23日医院接到会诊邀请,为确诊病例的2岁女儿会诊,她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区,每天查房,实时监测患儿健康状况,她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为病患,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本领过硬不负使命 赵骞,沈阳市妇婴医院放射科负责人。他本着“练就过硬本领、不负职业使命”的观念,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他始终冲锋在抗疫第一线,身先士卒。在疫情防控中,CT患者量骤然增加。为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就诊,他带领科室同志实行全天候实时会诊,及时准确出具检查诊断报告,仅他自己就每月出夜诊达15日以上,筑起医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助人为乐医者本能 2021年3月19日傍晚在北京朝阳站地下乘车场,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玲玲救人的事迹传遍网络。她是一位已从事呼吸科工作15年的医生,乐于助人、医德高尚,总是考虑患者的利益。她对每一位患者都真诚的关心。她还经常带领呼吸科走进社区,给他们做慢病的筛查给社区群众讲解呼吸慢性疾病的防治。

执着坚韧仁爱精诚 管仲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多年来秉持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带领科室不断前行,一次次取得骄人的成绩。2013到2016年,她带领检验中心团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完成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科室医学检验能力突飞猛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2021年初,她和她的团队圆满完成了12万份的核酸检测的任务。

踏实从医用心从事 杨雪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创新《早期肺癌一体化诊治关键技术》项目,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胸外科年鉴》、《欧洲胸心外科》等欧美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带领中国医大四院胸外科荣登“中国医院科技值百强科室”行列。创建了东北地区唯一开放的胸腔镜微创培训基地。

身心同调守护健康 王婧懿,沈阳市安宁医院(沈阳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九疗区(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房)主任专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焦虑、抑郁以及脑血管病合并认知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主张中西互参,利用五音疗法、五行针灸、中药汤剂等中医传统疗法,结合西医物理、药物、心理治疗,使失智老人得到躯体、情绪、认知多维度的系统化治疗与康复。

厚德精医立诚笃行 徐志慧,沈阳市中医院,根据国家援疆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徐志慧作为沈阳市援疆医疗队长,参加了中央援疆医疗服务队巡边义诊活动。她发现当地风湿痹证比较多见,而且中医病房没有自己的穴位贴敷方,而且方药都要外购,于是辨证研制了适合当地人民的穴位贴敷方,得到患者的好评和欢迎。用行动践行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恪尽职守志存高远 在患者麻醉之后,他是患者的“守护神”。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涛接触麻醉近20年,二十年里他始终不敢懈怠,孜孜不倦的钻研业务,肩负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嘱托”。对患者他认真负责,对工作他兢兢业业。多年来,他无数次加入到具有高度传染性开放肺结核患者的救治,有时因为抢救时间紧迫,甚至顾不上穿戴防护设备就开始治疗。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德不近佛者不能成医,术不近仙者不能成医。”这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兼急诊科主任冯伟的座右铭。2020年,在疫情最危险的时刻,他是第一批沈阳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总队长;他是重症团队的掌门人,他是患者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他用耐心、爱心给患者以鼓励在日复一日琐碎的忙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早已融入冯伟的血脉,熔铸成医者生命的本能。

重任在肩责任在心 林杰,辽宁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病区(特需病房)科室主任。他手术技术精湛,许多濒临绝望的病人经其治疗后,重获新生,业内享誉盛名。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远道求医的病人排忧解难,让每一位病人如沐春风,感受到医者的温暖。林杰深耕外科工作数十载,在手术技艺上刻苦钻研,以其高尚的品格、高超的技艺,深受广大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敬畏生命明德惟馨 胡巍娜,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中国医大四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副主任,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工作中的她踏实肯干,长期从事于临床一线工作,擅长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020年初,她作为辽宁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自己的家乡湖北襄阳,以护佑生命为己任,不畏艰难勇敢逆行,圆满完成了抗疫救治任务。

中西结合坚守安宁 曹倬,中医学硕士 沈阳市安宁医院(沈阳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十一疗区主任专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神志病十余年,勇于突破,将中西医结合人文关怀特色融入老年医养结合临床工作,秉承以“生命更长寿、生活有质量、生存有尊严”的目标,把中医药养生保健、“整体观念”、“治未病”等理念融入医养结合治疗。

以德行医担当有为 苗茁,沈阳市中医院检验科主任。从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始终站在检验科的第一线,从设立发热门诊,到院内计划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项目,从实验室立项备案到设置方舱,和年轻同志一样参与科室排班,核酸检测标本的外送,他率先穿上隔离防护服,进入方舱,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检验科哪里有缺岗,哪里就有苗茁的身影。

任之所在翼往无前 实现胸部手术“无禁区”是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胸外科任翼主任的目标,他带领团队让胸外科手术“无禁区”的理念变成现实。2020年末完成了胸外科技术的巅峰之作——东北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成功的为一位70岁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自体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第二日就可以下床活动。他始终将目标定在胸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并向着目标一路砥砺前行。

学者风范大医风骨 柳青,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辽宁省第六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沈阳市优秀专家,享受沈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泌尿外科专业30年,为数十万百姓解除疾病困扰。作为学科带头人,获得多个省、市科技进步奖,主持省级、市级多项科研课题。主编著作《泌尿系结石诊断与治疗》。

生命第一至德为本 林长亮,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10余年。对危重病的抢救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2019年6月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在冈比亚共和国爱德华弗朗西斯斯莫教学医院从事医疗援助工作一年半,新冠疫情期间,作为中国医疗队抗疫组成员,参与对非洲重症患者的会诊、救治等工作。

厚德精医始于至善 李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超声介入诊治。在医学教育及医学生培养中业绩突出,曾在国家及省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一等奖及特等奖的优异成绩。业余时间她还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获得“助残爱心大使”称号。李响在岗位上守护初心,愿每一位患者都能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

心系患者责任在心 费春艳,主任医师,现任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治疗中心科主任;费春艳医生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儿童口腔医学的医疗及教学工作,对儿科各种口腔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她坚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对待患者更是热心、耐心、细心。患者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铁肩道义勇于担当 孙竹清,沈阳市骨科医院医务科长兼院疫情防控办公室主任。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来袭,作为骨科医院防控的指挥官,面对一项又一项紧急而特殊的防控任务,面对一天又一天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骨科人应急出击,完成很多艰难任务;竹清主任模范带领,获赞无数,更是得到了百姓的真诚感谢与称赞。

兢兢业业砥砺奋进 贾鹏,医学硕士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他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在糖皮质激素所致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危重糖尿病足病的综合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多年来,他与时间赛跑、在与死神对抗,工作中恪尽职守、挽救患者生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

妙手芳华泽爱苍生 田振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首批辽宁中医大师,国家二级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田振国教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带动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出版学术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科研成果22项。

精医重道持之以恒 王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人民医院新冠综合防治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三科副主任。长期从事呼吸重症与呼吸介入临床医疗工作,特别擅长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以及支气管镜技术为特色的肺部肿瘤综合治疗。发表SCI论文4篇(总IF16.2),主持省自然课题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发明专利1项。

大医精诚甲冠天下 张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副主任。长期从事血管、甲状腺外科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两次赴德国留学共6年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6篇(SCI收录57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人为本以德行医 赵祥宇,沈阳市口腔医院综合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口腔美容主诊医师。疫情期间,因口腔诊疗情况特殊,医患长时间超近距离接触,高速涡轮手机及口腔专科设备在工作时产生飞沫气溶胶,极大的增加了在诊疗过程中医患感染风险,在全市其他口腔诊所停诊的关键时刻,赵祥宇主任带领急诊科全体医护全天24小时接诊,疫情期间共诊疗口腔急症患者1696人次。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湛洋,沈阳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他是一名年轻医生,在2021年初,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中,现场一名社区工作者突发心脏病,湛洋深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在现场,他果断摘下防护口罩,为这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他舍身忘我,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感动了现场很多人。

中坚力量使命担当 刘希,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主治医师。他作为科室主力,擅长内镜下早癌筛查,内镜下的治疗,包括息肉切除、支架置入、射频消融等已经成为他十分擅长的领域。虽然每天连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但能为患者解决病痛,看到患者和家属感谢的笑容和眼神,想到多切除一个早癌,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多挽救一个家庭,他和他的团队又充满干劲。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在每一个生命战场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滴,在每一次生命呼唤里有他们掠过的痕迹;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时待命,每天都在为生命苦战,都在与死神抢夺;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是生命的最后防线。

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他们就是医生。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他们的身影总能唤起生命的力量,见证一个又一个奇迹与希望:生命初临人间,扶贫义诊路上,抗疫最前线……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那些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身影分外动人。

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据辽宁省卫生健康委2020年数据显示,辽宁省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到3.99人。他们正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优良医风,守护着全省人民看病就医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一代代医务工作者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在扎实推进健康辽宁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中有舍生忘死的请战医生,有眼睛布满血丝的年轻护士,也有陪老人看夕阳的医务人员……正是怀着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广大医务工作者心手相牵、并肩作战,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固防线,他们是“白衣战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