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半人面瓦当”折射前燕兴亡

辽沈晚报 2021年07月27日

慕容氏后人慕晓亮(右)与慕明玺(左)在河北邺城博物馆前的前燕半人面瓦当标识前合影留念

辽博“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中,有一块来自朝阳北塔佛教博物馆的“半人面瓦当”,而在千里之外的河北邺城博物馆内,居然也有此类瓦当,这绝非巧合。其背后,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前燕龙兴史,含一曲一唱三叹的慕容兴亡歌。

邺城岁月帝国巅 王旗飞舞铜雀台

战国时代,燕为秦灭后,文化却没有消亡,最鲜明的表证就是“燕”这个国号,直到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横空出世前,只要是辽宁、河北一带人所创古国,无论汉胡、无论信仰,哪怕是从中亚迁来的外国人安禄山,哪怕来者信的是拜火教,建国必称“燕”,由此形成一条链条清晰、浩荡千年的“燕序列”。

在这个序列里,最光彩照人的王朝非辽西三燕莫属,特别是慕容王朝。慕容氏很可能是带些西方基因的混血鲜卑人,但慕容认同燕文化,并高擎燕国大旗剑指中原。他们由龙城一路南下,称帝古燕之蓟(今北京),落脚漳水之滨,在非帝王莫入的“铜雀盛宴”中,有慕容一席!

按传统史学定论,慕容鲜卑创建的前燕政权历时仅33年,却四次迁都:从棘城到龙城、从龙城至蓟城、再从蓟城到邺城。公元352年,前燕的第三代统治者慕容儁称帝蓟城,仅过了短短的5年,他便将都城迁往邺城,自此再无迁徙。在中国古代,迁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之要事,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不知遭遇了多少内外阻挠?那么,邺城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远在辽西的慕容鲜卑千里来投?中原大地名城林立,为何只有邺城,才是雄才大略的慕容儁的心仪之所?

在慕容儁迁都邺城前,这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名城曾做过三大政权的都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之后,邺城又成为东魏、北齐两大王朝的帝都。点评邺城的历史地位,后世予以八字概括: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邺城具备中国古代建国立都的三大要件:便捷险要的地理位置、发达先进的经济水准、传承厚重的文化传统。因邺城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从曹魏至北齐,邺城始终是百伎千工荟萃之地、商贾名流云集之所。随着邺城经济的持续发展,到了东魏北齐于邺城建都之初,北魏洛阳的人口几乎被全部迁来,原北魏都城的宫室建筑制度、制作工艺、文化传统、宗教传承等项,基本为邺城沿袭。由邺城出土的细腻的压光砖瓦、高品质的北方青瓷、壁画与塑像,做工之考究、造型之精美,令后世叹为观止。

追溯邺城的历史底蕴,更是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从历史传统看,历朝历代选定都城之地不外乎以下几个地方:一、凡是控制了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又欲统一南北政权的,往往建都洛阳,因为洛阳“居天下之中”;二、凡是统治了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的政权,往往定都长安,因为长安自西汉以来便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四塞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利于制内御外”;三、凡是统治了西南地区的政权必然选址成都,皆因成都乃“天府之国”;四、凡据以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政权,则青睐建康(今南京),因为建康乃虎踞龙盘之地,地形险固,进可规图中原,退可划江而治;五、凡统治了黄河东部地区的政权,往往以邺城为都。古代地域划分以华山为界,华山以西为山西、以东为山东,邺城处于“山东”地区的中心,背靠高原,定都于此,居高临下,有建瓴之势,所以曹操定都于此、苦心经营。

邺城,战守之地、富庶之壤、文化之邦,曹操、袁绍、石勒、冉闵……历代豪杰无不以据邺称雄为荣,欲进军中原的燕王慕容儁又岂会视之不理?

曹魏三台转慕容 前燕无缘一统梦

古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部的香菜营子乡,残存的遗迹如今仅剩位于古邺城西北角的、曹魏时期所筑的三台遗址(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台遗址的所在地今称三台村。实际上,“三台”仅剩“一台”。十六国期间,战争频繁,三台残毁。到明代中期以后,漳河泛滥,冰井台的全部、铜雀台的大部被漳水冲没,唯金凤台巍然独存。金凤台初名金虎台,为避后赵建武帝石虎名讳,改为“金凤台”,游人来此多将金凤台误认为“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铜雀台,相沿至今。

创立前燕的慕容一族来自偏远的辽西,而邺城则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富庶之地、文化之邦,慕容儁定都邺城,全面继承了曹魏、后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在战火中残破的铜雀、金凤、冰井等三台做了修复,曹魏三台也便成了前燕三台。

河北学者刘建华表示,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至北周末年此城焚毁,邺城共历时1200余年,作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而来自辽西的慕容前燕在邺城的统治时间只有短短的13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西区的孝民屯南发掘了一批晋墓,其时代为公元四世纪初到四世纪中叶,出土文物如铜垂饰上的线刻忍冬对凤纹,风格与辽西地区的前燕遗物风格一致,证明前燕势力曾到达过这一地区。另外,在邺城遗址中,出土过一些半人面瓦饰件,据考证也出自前燕时代。

与此半人面瓦饰件相类之物在朝阳北塔佛教博物馆中也能见到,皆为慕容遗物。所不同的是,“龙城半人面瓦当”眉弯弯、眼突出、八字胡、嘴角翘,似笑非笑,神态生动;而“邺城半人面瓦饰”则眉低伏、眼平塌、髭须板滞、神色黯淡,心事重重——燕国形势的起落与慕容风气的变更,在平常的瓦当制作上亦有岁月的投影。

而今,临漳对外宣传古邺城,主打“三国牌”,立曹操塑像,但在邺城博物馆门前,到访者第一眼所见的,却是“前燕半人面瓦当”标识。而且,这类瓦当越出越多,品相完整,做工精致,这暗示入关后的慕容氏已准备在中原扎根。史载,慕容儁将父亲慕容皝的宗庙都从老家龙城迁至邺城,并已筹划未来如何灭秦灭晋,一统天下了。

定都邺城后,慕容儁不仅接手了曹魏、后赵留下的壮丽宫室,也继承了潜伏城门、转军洞、三台等军事遗产,史载慕容儁“复铜雀台”,即重修铜雀台,继续强化其固有的军事功能。

定都邺城后,慕容前燕由塞外小国一跃成为中原大国。在此后约十年的时间里,前燕与南方的东晋展开一系列战争,占据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同时,慕容儁又派军北上打败了丁零,俘虏了十万多人,收降匈奴贺赖头部三万余人。这一时期,除了拓跋鲜卑之外,所有鲜卑人都统一在慕容氏旗下。至358年,前燕成为南与东晋隔江对峙,西与前秦为邻,以东北为后方、雄踞华北的强大帝国了。

前燕国势蒸蒸日上,雄心勃勃的慕容儁决心跨过长江、征服东晋。前燕光寿二年(358年)十二月,他命令各州郡核实现有的成年男子,每户除留下一名男子外,其余全部充军,一年内要使兵力达到150万,以期来年春天汇集大军于邺城,一举灭掉东晋,实现慕容氏统一华夏、万邦来朝的终极梦想。150万人,是历朝历代中国境内动用军队的人力极限!

东晋升平四年(360年)正月二十日,慕容儁在邺城进行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大阅兵,最后一次指挥麾下盔明甲亮的威武燕军,但这时的慕容儁已身染沉疴,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这次阅兵后,他便传位于太子慕容暐,将国事交付太宰慕容恪,溘然长逝,时年42岁,谥号景昭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龙陵。一代英主慕容儁将自己的部族由偏僻辽西带入繁华中原,他的前燕王朝由邺城迈向了帝国的历史峰巅!

前燕亡国后,作为胜利方的前秦得郡157、县1579、有户245万余,口998万余,在那个兵荒马乱、人口锐减的战乱年代,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足见当年慕容前燕的显赫一时。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