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王墓志揭开慕容壮丽西迁史

辽沈晚报 2021年07月27日

《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墓志铭》志盖拓片

吐谷浑西迁示意图

在辽博“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中,有一张来自甘肃武威的墓志拓片与众不同:墓志之主为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祖籍昌黎(今朝阳境),民族为鲜卑人。慕容后人缘何葬于遥远甘肃?辽宁朝阳人怎么跑到西北称王?翻开历史,一段千余年前的壮丽慕容西迁史便扑面而至,震撼得令人无以言表!

辽西吐谷浑万里西迁的历史内幕

在朝阳学者周亚利所写的《吐谷浑是咱辽宁人》一文中,对青海吐谷浑古族来自辽西的史实,交待得清清楚楚。

吐谷浑虽然是慕容鲜卑族首领慕容涉归的长子,却是庶出;慕容廆虽为次子,乃嫡出。而此时的慕容鲜卑族已接受了汉族“立嫡不立庶”的习俗,因此,慕容涉归便立嫡子慕容廆为继位之人,作为补偿,他分给庶长子吐谷浑1700家自立门户。

吐谷浑、慕容廆兄弟二人原本情深意笃,却被奸人挑拨,兄弟间嫌隙渐生。某年春天,因双方马匹互咬,慕容廆迁怒于吐谷浑:“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反唇相讥:“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于是率部西行。

吐谷浑刚走,慕容廆便后悔不迭,为马斗这样的小事搞得手足失和、部族离散,实属因小失大,就立即派族中长老及长史那楼冯追上吐谷浑,代表自己向兄长道歉,恳求吐谷浑回归。吐谷浑曰:“先公称卜筮之言,当有二子克昌,祚流后裔。我卑庶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所启乎!诸君试驱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矣。”

说来也怪,那楼冯依吐谷浑所言,拥马东出数百步,马匹辄悲鸣西走,如是反复十余次,那楼冯叹服此乃天意,便放吐谷浑率部西行。而留守国都棘城的慕容廆苦候一天,等来的却是兄长远行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发之歌咏,留下了一首伤感满怀、传唱千年的鲜卑歌谣《阿干歌》(阿干,亦称“阿步干”,鲜卑语,“兄长”之意),岁暮穷思,时常歌之。

这首情真意切的《阿干歌》流传到吐谷浑部活动的青海、甘肃一带,被广为传唱。可见,吐谷浑与慕容廆二人间的兄弟情感始终如一,彼此间的分歧,其根子在不可调和的“嫡庶之争”。吐谷浑临别所言“我卑庶也,理无并大”,已将他与慕容廆间的兄弟关系实质交代得明明白白。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嫡庶之别代表着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吐谷浑与慕容廆兄弟的失和,说到底是利益之争。

吐谷浑末代国主居然是金庸笔下的“慕容复”

吐谷浑一系历经20多年跋涉,才徙居青海白兰站稳脚跟。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承袭为首领,在沙洲开国,开始以其祖父吐谷浑的名字作为本部族的名称和国号。此后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逐步征服当地的羌、氐各部,势力不断壮大,统治今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吐谷浑国。到建国200年后,公元529年,夸吕继承王位时,吐谷浑进入空前强盛时期,其疆域东到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南至青海南部,北到祁连山,幅员数千里。遍览中国历史,以人名为国号者,仅吐谷浑一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道是“盛极必衰”,夸吕在位期间对外四处征战,皇室内部又矛盾迭起,吐谷浑国国力日渐衰退。公元663年,吐蕃大军看准了时机乘虚而入,立国300余年之久的吐谷浑国终究没有逃过这致命一击。吐谷浑被灭后,一部分人随诺曷钵逃向唐朝的凉州,留守青海的吐谷浑人虽寄人篱下仍不失王侯之位,吐谷浑以邦国的形式又存在了200多年。据《新唐书。西域上。吐谷浑》记载,吐谷浑是十六国时期存世最长的国家:吐谷浑自晋永嘉时有国,至龙朔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

由青海退守甘肃的最后一位吐谷浑王叫慕容复,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唐政府封其为长乐都督、青海国王,袭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号。自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依附唐朝被封为青海王,到慕容复死,不仅世袭可汗停止,而且吐谷浑的封嗣也自此断绝。

慕容复这位末代吐谷浑后被金庸先生写入其武侠名著《天龙八部》,成为“姑苏慕容复”,居于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自称根据“大燕皇帝世系谱表”,十六国时的前燕、后燕、南燕等国的诸位慕容氏均为其祖先。姑苏慕容历代致力于燕国的复辟事业,以擅长众家之武学而闻名中原武林,慕容复更是为了达成祖训的兴复大业,广习各派的武功,威名远播,成就了“南慕容”的武林地位。取名为“复”,是时时提醒他要建国称帝,不忘复兴大燕之使命。

也有人认为,金庸外借吐谷浑国主慕容复之名,实则写的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的悲情一生,因为小说中的慕容复住于“参合庄”,这是“参合陂”的变相说法,而燕魏参合陂血战,正是燕衰魏兴、慕容落幕的历史转折,也是慕容家族不堪回首的一段血泪往事。

吐谷浑王国的历史贡献震古烁今

那么,这群辽宁朝阳人与他们建立的吐谷浑国,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长期致力于吐谷浑历史研究的青海学者崔永红表示,吐谷浑立国实际长达550年,以国祚论,位居800多年的周朝与600多年的商朝之后,列第三;若以胡族所建王朝论,则高居榜首;吐谷浑人开辟了“丝绸南路”,在河西走廊因战乱封闭时,一肩扛起了东西通联、一带一路的历史重担;吐谷浑人为当年落后的大西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汉文明,使荒芜人烟的海西之地有了规模宏大的人类定居城址,如国都伏俟城;使以水葬、天葬为传统的冰冷高原,立起了巍峨的夸吕陵、莫贺陵;吐谷浑人传播了文明,汉人的文学、数学、天文学等,均被历代吐谷浑王由中原引入西疆,孔子编订的《诗经》也是由吐谷浑可汗夸吕译成“外语”传入西方的;吐谷浑人融入并参与改造了大西北的族群结构,他们与西王母的后人(今羌族)联姻,与吐蕃人(今藏族)联姻,今日土族是由吐谷浑演化而来的;吐谷浑人创造了一种文化,叫“吐谷浑文化”,它高大而恢弘,神秘并灿烂,包容又独立,兼杂更鲜明,屹立千年,如青海湖边不化的雪山;吐谷浑人分两派:亲唐与亲吐蕃,但无论哪派,都力主“一个中国”!

历代的吐谷浑王陵的墓道之口均面向东北,因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慕容;因为它们的家乡,在辽宁朝阳。

查找吐谷浑王国的历代可汗、特别是退守甘肃的吐谷浑王侯的名姓,慕容之谓不绝于目:慕容顺、慕容钵(诺曷钵)、慕容忠、慕容明、慕容宣昌、慕容宣彻、慕容威、慕容曦光、慕容曦轮、慕容曦皓、慕容相、慕容仪、慕容環、慕容若……

而且很多人的墓志铭上都明确标注自己的先祖及祖籍:慕容明,昌黎鲜卑人;慕容威,其先昌黎人也,前燕高祖武宣皇帝(慕容)廆之后;慕容曦光,昌黎棘城人也,燕文明皇帝(慕容)皝之后;慕容環,其先紫蒙之裔,昌黎棘城人……

吐谷浑一系原是辽西人,这本来不是秘密,但后来却成了“秘密”,总有一些人处心积虑地欲灭“慕容之史”,表现为:不承认莫贺王陵、夸吕王陵的存在,人为指定为吐蕃藏王陵、蒙古固始汗陵;不承认龙城慕容氏对开发大西北的卓越贡献,掩盖吐谷浑国的丰功伟绩;不承认土族由吐谷浑而来,认为土族属羌藏系或蒙古系,与辽西慕容毫无关系……因种种的历史歪曲与消息封锁,直到2017年6月,才有三位慕容后人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血渭莫贺王陵、夸吕王陵前,敬拜先祖。天地苍茫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却无言以述,古今比对,愧视先人之陵。

不仅慕容后人来找,朝阳人也曾来找,虽然来者寥寥,但他们把青海之行的所见所闻带回了辽宁,他们的声音很稀微,却韧性而强大。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