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深刻影响中世纪史的“中国靴子”

辽沈晚报 2021年07月20日

前燕“鎏金镂空铜鞍桥包片“

展览的马镫

简单的发明,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这里说的就是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靴子”的马镫。它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慕容鲜卑进一步改进了马镫,将其升级改良为双马镫,全面装备马镫的燕军所向无敌,促发了东北亚乃至整个中国的军事变革。新式马镫由中亚又传入欧洲,提升了欧洲封建骑士的进攻能力,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而我们对于马镫得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要源自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次考古发掘和考古发现。1965年,我省考古人员在位于朝阳北票的北燕贵族冯素弗的墓中,出土了铜鎏金木芯马镫。它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实物之一。同时,也是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的双马镫。

在2018年,这副双马镫登陆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后,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日前,记者采访了87岁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当年,冯老参与了冯素弗墓的发掘工作。他向我们揭秘了马镫的发明为何会得到如此“高评”,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到底起到了何种重要的作用。

单马镫不等于真马镫

铜鎏金木芯马镫“盖章”最早实物马镫之一

冯永谦介绍,冯素弗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西官营子村将军山东麓,该墓是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妻的合葬墓。于1965年进行考古发掘。 据《晋书》记载,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北燕国的建造者之一,是鲜卑化的汉人,逝于太平七年,也就是公元415年。

“冯素弗墓的考古发掘,对了解北方民族与中原的文化关系有重要价值。”冯永谦介绍,“冯素弗夫妻的合葬墓两墓同冢异穴,都是长方形石椁墓,椁壁白灰面上绘楼阁、人物、乌鸦、狗等,墓顶绘星象图等壁画。木棺上绘有羽人、建筑等彩画,表明北燕沿用汉制,皇室勋臣使用画棺。但冯妻墓中殉犬,又属于鲜卑葬俗。两墓共出遗物500余件,有金印、兵器、铠甲、马具、服饰、仪仗车器、文具、日用器物等。其中的金冠饰,可能即鲜卑贵族喜戴的步摇冠上的金步摇;冠前饰片上有锤鍱的佛像,反映出当时佛教的东传。碗、杯、鸭形水注等玻璃器美观精致,堪称珍贵的古代工艺品。这里还有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还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片的马镫,我们称它为铜鎏金木芯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实物之一。”这对马镫还是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马镫,根据其墓葬年代,为公元415年。

双马镫看似简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已有考古资料看,最早马镫的雏形是单镫。在游牧民族中,很早就有用于方便上下马的皮扣和木扣,但皮扣和木扣易朽烂,保存不易。借鉴了游牧民族使用皮扣或木扣的做法,产生了单镫,但单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如果骑乘者只使用单只的马镫,将更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在骑乘过程中,单镫是不起作用的。”冯永谦说,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的马具虽很齐备,但没有发现马镫。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真正马镫,就是出自冯素弗墓的一副铜鎏金木芯马镫。

单镫改双镫 “发明专利”可授予慕容鲜卑

冯永谦介绍说,出土于冯素弗墓中的这副马镫,做工精细,造型规整,镫环以桑木制成。之所以用桑木,是因为桑木有一定的弹性,这是其他木材不能比的。这副马镫的镫环以三棱体的桑木条揉成,形状近似圆角三角形,木条两端向上合成镫柄,分裆处再填以三角形木楔,这样踏脚承重时不致变形。

若将这副马镫置于深蓝背景下映衬,会呈现出柔和的金色。“这是因为镫环和柄的外表都包钉了鎏金铜片,镫环内侧则加钉了一层薄铁片,上面涂了黑漆的缘故。”冯永谦说。

考古发现表明,双马镫是由鲜卑人发明的,而对马镫的改进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起家辽西的慕容鲜卑。也就是说,从现有的考古发现和资料来看,双马镫的“发明专利”可授予慕容鲜卑。

虽然中国最早的马镫雏形是在长沙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出土的陶俑见到的,但这只是单镫,呈三角形,只能供骑者上下马蹬踏,骑上马后就不使用了。而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骑乘用马镫实物,是在三世纪中叶至五世纪初的慕容鲜卑墓中发现的。除了朝阳北票冯素弗墓中的这对铜鎏金木芯马镫,朝阳姚金沟墓出土的马镫,为双蹬,木芯外包皮革。朝阳十二台砖厂墓地出土的单镫,铜板制成,表面鎏金。这几处出土马镫的墓葬,其时代都比较早,大概在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中叶,即慕容鲜卑创建的前燕政权前后。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墓中发现的马镫实物,时代早,数量多,形制原始,基本上反映出马镫由最初的单镫到较完备的双镫,由较原始的皮革或木质马镫到比较成熟的铜、铁铸制马镫的发展过程,表明全新的马镫应是由慕容鲜卑民族为适应游牧和骑兵作战的需要而首先创制的”。

由此可知,慕容燕国时代已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马镫,并且改单镫为双镫,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推动中世纪欧洲骑士发展的“中国靴子”

从历史上看,马镫的出现,使骑兵这一兵种必然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力兵种。自此后,以骑制步、以少胜多、以快击强的“骑兵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马镫的使用,使慕容将士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升。与慕容燕国接壤的周边邻国,很快就感受到这种先进装备引发的巨大威胁。

因连续战败、教训惨痛,从东晋开始到此后南朝的宋齐梁陈,无论有无条件,各朝都开始引进并自产马镫,慕容鲜卑改进的新马镫由黄河以北传至长江以南。

与此同时,慕容鲜卑改进的新马镫迅速由辽东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因为谁先配有这种装备,谁就有可能在战争中迅速掌握主动权,这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如慕容燕国与辽东诸侯国间战争不断,经常占据压倒优势,除了慕容统帅足智多谋、麾下将士英武敢战外,马镫的广泛使用是制胜的一大内因。最开始是辽东诸侯国打不过慕容燕国,认识到马镫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并依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进。到了4-5世纪初,连当时的日本军队也开始致力发展骑兵,配备马镫。

此外,慕容鲜卑改进的新马镫由中亚引入欧洲,配备马镫的欧洲封建骑士向欧洲中世纪的守旧势力发起进攻。欧洲普遍使用马镫要晚得多,到中世纪早期,欧洲各国的常规军队才开始使用。其原因之一是当时欧洲各国还没有中国那样发达的金属铸造技术。

中世纪时欧洲的军队,因为马镫的存在,马背上的骑士就坐得更稳了,可以举起宝剑向下猛砍,可以抵挡刺来的长矛,也可以在马鞍上移动躲闪,在中世纪由步兵到骑兵的主要兵种的演变过程中,在封建骑士阶级形成的过程中,在欧洲中世纪向封建时代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段里,马镫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此,在西方人眼中,为世界带来深刻改变的中国发明实为两样:一是马镫,二是火药。源于它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文 查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