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北巷”路牌
盛京宗人府“正义胡同”今貌
过去的盛京宗人府,今天的沈河区正义社区
沈阳市沈河区有条“正义胡同”、有个“正义社区”,其前身是大清盛京宗人府所在地。爱看清宫剧的朋友,对“宗人府”三个字耳熟能详,但对宗人府特别对盛京宗人府的来龙去脉,恐怕就不知其详了,唠唠这条胡同、这个社区的前世今生,那轶闻故事,多了去了。
宗人府源自明朝 增加职能在清朝
近些年清宫剧盛行,“宗人府”三个字成为剧中重复率最高的字眼之一,这个未免给观众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以为宗人府是清朝才出现的一个部门,其实并非如此。
据史料记载,宗人府起源于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公元1370年,朱元璋设立宗人府,当时的宗人府并不叫宗人府,而叫“大宗正院”,大宗正院这个名字沿用了二十多年,最后才被朱元璋正式更名为“宗人府”的。《明史》(卷72):“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世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
清朝入关后,完全承袭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包括当时已名存实亡的宗人府,而且还把宗人府的职能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后的宗人府职能比明朝的宗人府权力更大,管理的事务更多。
宗人府最基本的职能是记录皇室成员的婚丧嫁娶,还有爵位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对皇室成员奖罚的记录,特别是功过是非的记录,这个职能类似于今天的档案局。
皇帝祭祀等重要事情需要宗人府进行记录,宗人府记录的所有内容,以十年为期限整理成册,存档保管。
协调皇室成员之间的利益需求和愿望,也在宗人府的职权范围之内。因为皇室成员太多,每个人的愿望有别,想表达的诉求也不一样,所以就必须有一个人,有一个部门居中调配,整合资源。尤其是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有时间去接见每一位皇室宗亲,这就需要宗人府进行上传下达,居中调配,然后再向皇帝作汇报。
宗人府的最后一项职能是监禁皇族宗亲,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皇室成员和庶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皇室成员犯法由宗人府进行审理判刑,因为皇室成员都和皇帝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在审理案件时所依据的法律有其特定的量刑标准,和对普通百姓的量刑标准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宗人府管理着整个皇室大家族的成员以及平衡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相当于皇帝的一个私人管家。
大清宗人府管理的皇亲包括哪些人
宗人府是管理大清皇亲“爱新觉罗”的特定机构,那么,“爱新觉罗”中究竟包括哪些人呢?爱新觉罗是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家族。
清皇室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其兄弟们的后裔;觉罗,是指努尔哈赤曾祖父兴祖福满和祖父景祖觉昌安的后世子孙,还有他父亲塔克世兄弟的后裔。宗室身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以显示贵族的不同身分与地位。
康熙年间,爱新觉罗家族已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二十年,玄烨正式规定后代子孙整齐划一的范字,其子辈为“胤”,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祺”;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最终形成爱新觉罗氏宗室的谱字歌——“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大清犯法权贵对宗人府心惊胆战
对触犯国法的宗亲,宗人府审判收押后不打不骂,吃喝全管,这不挺好吗?但真实的历史却是:犯法的大清权贵一听“宗人府”三个字,便心惊胆战,甚至吓得魂飞魄散!
据《大清律例》规定,宗室犯法,由宗人府审理,但要叫刑部的人来陪审;如果是觉罗犯法,则由刑部审理,但必须要有宗人府陪审。宗人府里除了府丞与汉堂主事是汉人之外,其他全由满人宗室担任,而那两个汉人除了整理文书外,基本没啥权力,宗人府是满人说了算。
宗亲犯法比较轻的,审讯过后,判鞭刑(鞭子抽)、杖刑(木板打屁股)、枷号(锁木枷)、充军或流放等,但只要花银子赎罪抵过,就可免皮肉之苦、奔波之苦,不用受罚。而那点钱(清代称之为“议罪银”),对大清权贵们来说根本不算事。
尽管如此,只要宗人府差役叩门问事,那些犯事的大清权贵们多半头晕目眩,仿佛坠入人间炼狱!因为一旦被关进宗人府,基本就意味着自己政治生命的结束。另外,遭长期关押失去自由的人极易精神变态,一入宗人府,等于变相宣判你的死刑了。
《康熙王朝》中,废太子胤礽被关进宗人府不久,人便疯了;雍正对十三阿哥胤祥感叹道:“当初的‘拼命十三郎’哪儿去了?”胤祥的回复充满悲凉:“我是在宗人府被圈禁了十年的人呢!”由此可见,宗人府在大清宗亲眼里是个多么可怕的处所,就算不会立刻致人死地,也会耗得你油尽灯干、坐等崩溃,承受噬咬灵魂的“岁月凌迟”。
如果因为政治斗争、触犯皇权被关进宗人府,就不是整天混吃等死、苦闷无聊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要被限期折磨而死的。如与雍正争权作对的允禩、允禟被圈禁后,被雍正骂成“阿其那”“塞思黑”,汉语的“狗、猪”之意,极尽人格侮辱。《雍正王朝》里那位威风八面的“八贤王”(允禩)不久即被毒死,雍正却说他“服了冥诛”(遭报应天杀的);允禟更惨,被圈禁后,关在一所小房内,四面加砌墙垣,前门封闭,设转桶传进饮食,在外派官兵看守,房小墙高,时值酷暑,带着铁锁、手梏的允禟时常晕死……平时锦衣玉食、作威作福的富贵“九爷”,一旦跌下神坛,受此非人待遇,没撑几天便一命呜呼,如雍正所说“服了冥诛”。
被圈禁在宗人府的监犯,虽可免受刑部大牢的严刑,但精神上的熬煎却比大刑伺候荼毒数倍。总之一句话:对于皇族来讲,宗人府的人一般不上门,一上门就表示你摊上大事了,谁不闻之色变?
盛京宗人府曾管理十余万皇亲国戚
爱新觉罗氏重要的居住地有两处:一为皇城北京,二为陪都盛京。盛京在清代泛指东北地区,该地区的爱新觉罗主要集中在沈阳,最多时在15万人以上,占大清皇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由此可见,设立盛京宗人府的重要性。
盛京宗人府之所以如此家大业大,皆赖清帝移民之功。爱新觉罗家族发展到清中期后,人口日益繁多,而爵位官职有限,又不允许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等其他行业,长此以往,大多数皇亲国戚就成了闲散人员,成了京城的巨大经济负担,无奈之下,清帝想出了移民一招。
清帝将大量闲散宗室从京城移回盛京老家,从雍正、乾隆时代就开始了,但移民规模最大的当属嘉庆。嘉庆决定,移居70户宗室到盛京,一个男丁算一户,即使是吃奶的婴儿也算,这70户,大多是遵纪守法的“龙子龙孙”,用嘉庆的话来说,是“皆诸王遴选安分朴实,深可造就之人也”。
嘉庆对这70户的安置工作做得极其周到,除了批给大量的田地,他还对盛京将军下令,在小东边门外,修建一座高档的别墅区——“宗室营”,在这座营城里,修造72个四合院。
公元1813年八月的一天,70户宗室加上其随从1000多人北上回乡,48天后到达盛京,在盛京官员率百姓的夹道欢迎中,他们趾高气扬地住进了这座“小皇城”。
除了遵纪守法的宗亲外,一批获罪被贬的宗亲也是盛京宗人府的重点照顾对象。嘉庆十八年前,在大西门外数十里的地方,有十几户被清除宗室的人,那个地方一度被称为“罪城”。
获罪发配盛京的大清宗室成员里,名角很多,如代善的后人恒博,一同来的,有他的儿子伦秀、伦芳、伦升,孙子琳兴;允禔的后人奕庄、载熙;塔拜的后人连通、明深;穆尔哈齐的后人成岱;索长阿的后人舒兰泰、书谦等。
罪臣后人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如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后人中有位叫多文的,在日俄战争中为保卫昭陵作出了贡献,后被清廷擢为二品副都统,使沉寂了两百多年的褚英支系在清廷中了再度出现了“高级干部”。
盛京宗人府今为沈河区“正义社区”
据民俗专家、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齐守成先生介绍,盛京宗人府在清代还有个民间别称:奉天大狱。伪满洲国时,这里成了“奉天第二监狱”,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沈阳市第二监狱”了。1958年,这里建了工厂,即辽宁精密仪器厂,后改为正义胡同、正义里,直到今天的正义小区、正义社区。正义的名字,与主持正义、惩治犯罪有关。
沈河区正义社区位于承德路11—6号,距沈阳故宫不过几百米距离,这说明,当年的盛京宗人府是紧挨着努尔哈赤、皇太极办公居住的大政殿、汗王宫的。
正义社区是个老小区,一些陈旧的电线网依旧盘绕于小区正门之上。盛夏时节,小区的老街坊们从家里搬个板凳,围坐在狭窄的胡同街道一侧,摇蒲扇、侃大山、打麻将、拍扑克,清风拂面,自在逍遥。这些人中,或许就有大清爱新觉罗子孙,当年的王爷,今天的百姓,再显贵的身世,再跌宕的历史,如今也若天边浮云,一笑而过。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