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邻里纠纷 居民赞他实在厉害

辽沈晚报 2021年07月01日

从部队转业就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扎根社区18年。当年的“片儿警小张”如今已经成为居民口中的“所长老张”或者“张哥”。年龄在变、职务在变,但是工作没变,虽然已经是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华派出所副所长,但他始终是一名社区民警。

18年来,张登林用掏实心、办实事、见实效的九字经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多个光荣称号。

当社区民警的18年里,张登林每天都是在社区度过的,他和社区的干部、居民非常熟悉,对辖区内发生的大事小事也总是第一时间知道。

6月16日记者来到张登林警务室,实地体验社区民警张登林的一天。

早上8时,张登林准时来到警务室,进屋打开窗,换上警服,他马上推门又出去了,“昨天有群众提供线索,有家出租房换了租客,我得去看看。”

出了门左转,直奔常德街一栋老居民楼,张登林说,不用看,知道楼牌号就知道哪栋楼,根本差不了。

“张所儿,有时间到家坐坐。”一路上遇到晨练、出门的居民,热情的打招呼声不绝于耳。

三单元二楼,张登林隔着门表明身份,一位女家长打开了房门。原来租房的是附近中学的陪读学生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方便,就在这里租了房。张登林和蔼的话语、温暖的笑容,很快打消了女租客的戒备心理,积极配合张登林工作。

张登林查看了对方的身份证,并记录在本子上。临走,张登林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需要帮忙,您随时可以联系我。”

回到派出所,他第一时间将信息录入了办公系统。

用张登林的话来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但是也不难做,只要拿出真心、热心和耐心,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相信咱,理解咱,支持咱。”只有先打开百姓的家门,才能最后打开百姓的“心门”。

作为老社区民警,张登林还有个过硬基本功,就是善于化解小矛盾、小纠纷,防止小事扩大、大事拖炸。

上午9时,几名群众急三火四来到张登林警务室,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张登林手中,“要不是张登林,我们这十几户居民不知道还得‘旱’多久。”

原来,这几人是常德街6号楼的居民,特意来帮他们解决困扰了20多天的问题。

原来,这栋楼的2楼居民下水把一楼住户家里淹了。一楼住户向楼上索赔,楼上邻居不同意。一楼住户一气之下将水阀关闭,“这么一闹,楼上十几户居民都用不了自来水了。”

最让人头疼的是,一楼住户工作在深圳,本来不常在家,“关了水阀,人家就走了,再想找回来就难了。”

因为不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群众先找了社区、找了业委会,都解决不了。然后,想到了热心肠的张登林。

“被停水”的十几户居民中,有年近七旬的老人,有天天就近上学的陪读户,“大夏天没有水,太为难人了。”

张登林觉得,问题还是出在沟通上,于是他不厌其烦地联系远在深圳的一楼住户,“开始打电话人家都不接,只能短信、微信一点点联系。知道是警察,人家还是给点儿面子的。”

一遍一遍频繁地沟通,张登林用诚意打动对方,唠成了“哥们儿”,最后“人家不要任何赔偿,专程乘飞机回沈阳处理这事,还自己出了3000多元钱,把漏水管维修了。”

这下,楼上十几户的用水问题迎刃而解,男女老少对张登林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张登林是办实事的好警察。

张登林凭着满腔真诚与热心,为社区居民解决了无数“烦心事”,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午休时间,张登林在警务室整理起了桌子和椅子。因为在外执勤巡逻的盛京义勇队员要回来吃午饭了。

盛京义勇执勤人员的午餐,也是由张登林“张罗”的,“跟附近的工商户谈好,人家以成本价为我们送盒饭,只要提前一天订好数量,第二天就给送到警务室。”

午餐,张登林和盛京义勇队员们一起吃,大家围在一起,讲着笑话,说着自己遇到的新鲜事。

“盛京义勇”这支队伍每个沈阳人都并不陌生,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沈阳的第一支“盛京义勇”队伍就起源于张登林警务室。

2017年8月8日,张登林在中华社区召开了由社区干部、网格信息员、各楼院长、物业负责人参与的交流座谈会,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把20名人员列为“红星”积极分子。至2019年,这支队伍已发展成为189人的“盛京义勇”队伍,队员包括社区干部、网格员、安保人员、物业领导、楼院长、水电煤气管理员、快递员、保洁员等各类人员。

如今,全沈阳在册“盛京义勇”队员已经超过30万人,仅2019年就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协助破案1807起。一件件“红马甲”,一个个“红袖标”,一座座“守望岗”,已经成为沈城大地的“钢铁洪流”。

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