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说话 辽宁这一路走得很扎实

辽沈晚报 2021年07月01日

各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6215元,人均住房面积31.3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2辆,每10万人中有18216人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大数据时代,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就像一个个航标,记载着一百年来,辽宁这艘大船在中国共产党这座灯塔的光辉指引下,走过的壮丽航程。

回首百年,辽宁这一方苍茫黑土地,从沉睡走向苏醒,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百废待兴走向百业俱兴、从满目疮痍走向繁荣昌盛……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用数据书写着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如果你想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那么,请翻阅这些闪光的数据,重温辽宁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数据托举起辽宁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衣——从御寒蔽体到审美表达

每当打开衣柜,是不是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你——今天穿什么?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衣服穿,而是需要考虑穿哪一件更合适。

过去只有过年才可能穿上新衣服的父辈、祖辈,如今随时走进商场、超市,或者轻点鼠标,立刻就能选购到称心如意的新衣服。

过去20年间,辽宁人在衣着方面的消费,从人均每年646元上升至2029.8元,衣服也从御寒蔽体的基本功能,发展出彰显个性的复合功能。从千人一面的“街上流行红裙子”,到普通人也能在网上找到自己中意的服装设计师进行私人订制,人们对服装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服装本身的丰富多彩,人们也开始对衣着风格进行划分:中式或西式、正式或休闲、传统或现代、经典或流行……

食——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你想吃什么?”“随便。”这可能是就餐时段最常听到又最让人气恼的问答,因为“随便”两个字,意味着无限可能。

不管是本乡本土的东北菜,还是无辣不欢的四川菜;不管是主打海鲜的佛跳墙,还是主打河鲜的全鱼宴,不管是历史悠久的官府菜,还是和蔼可亲的家常菜;不管是闻名全国的锦州烤串,还是新晋蹿红的沈阳鸡架……只要你想吃,立刻安排。

过去20年间,辽宁人食品消费支出从人均2075元/年增加到7355.7元/年。遥想百年前国难深重的饥馑岁月,再看今天层出不穷的美食节目。吃已经不再是果腹之需,而是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住——从四世同堂到海南有房

“平房儿”“筒子楼”“插间儿”“两家一厨房”……对于出生于21世纪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词儿是用来描述住房的。

而对于上了些年纪的人,小时候和兄弟姐妹挤在一铺炕上,长大了和同事挤在集体宿舍,结婚后又和父母挤在一套住房,“挤”成为了家庭生活的关键词。

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拥挤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过去近40年间,辽宁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从1980年的3.8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1.3平方米。辽宁人不仅可以在家里住得宽敞、住得舒适,还有人将目光锁定在国内其他宜居城市,家在辽宁、海南有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冬去夏归、南来北往的“候鸟”一族。

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目前,辽宁境内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105.8公里,沈阳至北京高铁的运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45分钟,辽宁空港每年运送旅客数量达到938.9万人,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2辆……这些数字都在说明,辽宁人的出行已经从最基本的“走得了”,变成了“走得快、走得好”。

随着近期铁路运行图的调整,沈阳每天发往北京的高铁列车将达到40趟。方便、快捷的交通无疑将为辽宁的发展插上有力翅膀,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