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建园以来最大规模提升改造

7月1日 63岁的劳动公园开园啦

辽沈晚报 2021年06月29日

首批受邀参观劳动公园改造成果的93岁老党员刘智在劳模雕像前驻足欣赏。

坐在休闲长廊内即可一览湖景。

儿童乐园。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历时3个月,劳动公园完成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即将在7月1日本周四开园迎客。

这座镶嵌在沈阳人记忆中63年的“老公园”,正以五一广场上飘扬的红旗、浮雕墙中的“新征程之舰”,开启新的篇章。

劳动公园的前世今生

63年前,沈阳市铁西区一处苗圃被改建为公园,因为离工人村很近,可用作劳动人民下班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得名“劳动公园”。从此,劳动公园成了铁西乃至全沈阳人脑海中独一无二的记忆坐标,横轴是青春,纵轴是情怀。

刘惠明今年68岁,劳动公园在她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40年,近20年,这是更是她每天清晨必须到位的打卡地。在她的记忆中,劳动公园在一点一点地变好。直到昨日,刘惠明作为市民代表可以率先参观改造成果,她发现劳动公园一下子变得和以前大为不同,“真是一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

刘惠明口中的“一点一点变好”当中,也有几个重要节点:一是2002年6月,劳动公园拆除围墙,还绿于民,使公园真正成了劳动者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是2005年劳动公园改造,兴建了劳模园、劳模大道、五一广场、荷花湖等休闲空间。

“改造封闭这三个月,我每天从劳动公园外围路口,都要往里看看到底改造成什么样了。今天我也拍了照片和视频,一会儿就发给我的太极拳拳友们看看,大家都盼着呢。”刘惠明说。

93岁高龄的老党员刘智也是劳动公园的“铁杆粉丝”,“我从退休之后就开始在劳动公园里唱歌,对这里很有感情。这次改造给我感觉最好的一点是劳动公园越来越人性化了,这么多长廊可以歇脚、乘凉、避雨,各种设施也都很齐全。”

五一广场 红旗飘飘

劳动公园改造后,变化最大之处当属位于劳模大道北侧的五一广场,广场北部的舞台上由百面红旗拼成的巨幅红旗雕塑,上面刻有“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广场两侧分立10个景观灯柱,东、南、西部由休闲廊架围合出8000多平方米的宽阔空间。

“五一广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凝聚新时代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不仅如此,超大面积的广场还具备很强的功能性,市民以后可以在这里举办大型活动、跳舞健身。”

夜晚,五一广场的红旗雕塑将在夜晚点亮,同时点亮的还有广场两侧的星形景观灯柱,整个广场将更显庄严、壮阔、气势恢弘。

多处景观 点题“劳模”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和“劳模精神”是劳动公园的主题,本次改造,将“劳模园”元素与“劳动公园”元素进行深层次整合,在保留原5个劳模雕塑的基础上,先后设计规划了劳模群雕、劳模大道、劳模文化长廊等多个“点题”景观。

从卫工街上的公园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劳模群雕墙。铁西区总工会副主席张维君介绍,群雕墙的主体外形为“开启新征程之舰”,整体呈乘风破浪之势,寓意着产业工人勇立潮头,搏浪前行,扬帆再起航。

沈阳市绿都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霍占伟介绍,劳模园是劳动公园核心景观区的亮点,西部由一组造型独特的文化长廊将场地分为若干个空间,廊架南面是劳动公园的湖光山色,北面是年轻人的欢歌笑语,西面是老年人的林下休闲,东面是劳模精神的永放光芒。

空中栈道 一览湖景

昨日上午,劳动公园振兴湖中荷叶碧波映出一副美好夏景,踏步走上与工匠山连接的空中栈道,可以将此景尽收眼底。

“振兴湖是一座人工湖,工匠山正是由造湖时挖出的土而堆成的”,铁西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崇补充,工匠山在改造之前只是一座小土坡,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一处集自然风光与儿童乐园于一体的景观。

工匠山上建有工匠亭,工匠山北部北坡,打造两组儿童滑梯,滑梯下方设置沙坑、秋千等游具,供孩童玩耍。

二期工程明年

10月底前完成

铁西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崇称,7月1日对外开放的是劳动公园改造的一期工程,届时,卫工街沿线的黄色围栏将拆除,但劳动公园内部的围栏还将继续保留,内部进行二期工程的改造施工。

劳动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将按照“园街一体化”的改造思路,增绿、添绿丰富绿化空间,修整出入口增加人流互动空间,使城市绿地公园与城市街路有机的衔接为一个整体,达到“人在花中走”“车在花中行”的效果,进一步体现城市生态建设“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目前,二期工程处于设计细化阶段,整体工程预计于明年10月底前完成。

劳动公园改造

人性化亮点集锦

劳模园和五一广场周围新建总长约600米的廊架,可休息、遮阳、避雨;

五一广场南端设置直饮水设施;

公园中心的职工驿站设置了职工书屋、职工教室、红色教育基地、母爱小屋;

母爱小屋中有沙发、婴儿床、冰箱和温奶器;

职工书屋中有咖啡机和共享充电宝;

儿童乐园大滑梯两侧为幼儿和儿童设置两种攀岩设施。

辽沈晚报记者 张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