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春给他发明的活动颈椎牵引器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孙荣春手里的活动颈椎牵引器几经改良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孙荣春(右一)把他发明的活动颈椎牵引器带到了公园,一些人也尝试体验。本组图片由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吊颈健身法”引发网友和市民的质疑。
医生也表示,整个人吊颈悬空还来回甩,这样是危险的、不可取的。
2021年5月,59岁的沈阳男子孙荣春因“吊颈健身”第三次见诸媒体。此前两年,他曾因自创“吊颈健身器材”和“吊颈健身法”被报道而两度受到网友关注。
5月21日,在百度搜索输入“孙荣春”,自动提示关键词中出现了“孙荣春牵引”,经搜索共产生37个结果,均为国内新闻媒体报道,其中不乏网友质疑以及医生否定。
今年不同往年的是,他手中多了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说这种健身器材经过数次改进,目前已取得专利,不但国内有人坐飞机到沈阳体验,器材还远销美国。
沈阳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行勇刚表示,“吊颈健身”是危险、不科学的,容易造成颈椎损伤、颈部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网友:沈阳大爷大妈胆太大了
5月中旬,一条沈阳大爷大妈“吊颈健身治病”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大爷大妈把绳子一端搭在树上,另一端挂住脖子,然后双脚离地做出各种动作。
他们有的像荡秋千一样前后高高摆起,有的悬空盘腿打坐,有的摆臂奔跑迈大步……相同的一点,是他们全身的重量都由脖子来承担,做动作时解放了双手双脚。
这段在沈阳铁西兴华公园拍摄的视频,气氛颇为欢乐。对于大爷大妈们如此“豪横”的健身方式,网友们纷纷评论,不少人表示“震惊”。
网友陈年陈皮321:脖子这么复杂敏感的部位,居然敢这么吊着甩,就不怕出事?胆也太大了吧?
网友潘大胖:看第一遍觉得很欢乐,从第二遍开始觉得很惊悚,这么甩能行吗?脖子能承受得了吗?
网友五月拂晓:大爷大妈们,你们这么玩,儿女们知道吗?你们敢让儿女知道吗?
记者体验:颈部疼痛、呼吸不畅
5月21日下午,辽沈晚报记者辗转见到了“吊颈健身器材”的发明者孙荣春。他表示研究这种健身器材已有多年时间,目前的“改良版”已经取得专利证书。
证书显示,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新型活动颈椎牵引器”,专利权限期为10年。孙荣春表示,此前两年“吊颈健身器材”被报道后遭质疑,“今年不一样了,有专利证书了”。
在镜头前,他讲解了该器材的结构,随后进行了使用演示。年近六旬的他,把颈部伸进绳套后,很轻松就双脚腾空,接着双手双脚大开大合做了几个动作,又在空中盘腿打坐。
“很结实,很安全。”演示完毕后,他继续介绍着自己的专利,“国内有人坐飞机来体验,还有海外华人找我买,都卖到美国去了。”
孙荣春在一旁指导,辽沈晚报记者体验了一下该器材。将头伸入绳套后,卡在脖子处,脑后还有一处卡紧,一前一后夹紧脖子,令人呼吸不畅。记者缓慢抬起脚跟,未做到双脚离地,保持约1分钟。离开器材后,略感颈部异样,次日感觉颈椎有疼痛感。
市民围观:吊着真能健身吗?
5月21日下午5时,孙荣春像往常一样来到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公园。多个“吊式健身器材”挂在一棵从根部开始分叉的大树上,几名中年男女交替体验。见此情景,逛公园的市民有不少人掏出手机录下视频。一名女子把头从器材套子中退出,表示一共来试过4次,每次做完“吊式健身”睡觉香了,脖子也不难受了。
“主要拉抻颈椎胸椎腰椎,减轻椎间盘压力,增加血液循环啊……”孙荣春向围观市民介绍着器材。记者发现,现场体验者当中并无新面孔,他们曾或多或少地出现在网络视频中。
一位女士把怀中的小孩交给母亲,掏出手机拍下了众体验者“吊颈”的场面。“您敢体验吗?”记者问。“感觉他们好像挺轻松,但我不敢,我胆儿小。”她说。
一位老者驻足看了一阵子,又转身继续散步。“他说能治颈椎病,能拉抻颈椎胸椎腰椎,这么吊着真能健身吗?拉抻就能治好颈椎病吗?看着挺悬……”老者说。
律师:实用新型不代表认可效果
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汉农表示,实用新型专利是对已有产品的形状、构造等提出的具有实用意义的改进方法。并不代表发证机关对该产品的使用效果做出认可及保证,对于声称具备治疗效果的器械,应在安全性及治疗性上经过临床试验加以证明。
医生观点
如此“吊颈”存风险
沈阳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专家行勇刚表示,在颈椎病治疗中,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治疗中可以进行牵引治疗,“一般力量不大,多在5公斤左右,而且是慢牵,有张有弛,每天20分钟到30分钟,一般一个疗程7天到14天左右,而且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感”。
他说,“比如有的骨折脱位的病人,为了复位,我们可以将牵引加重,但是特别大重量的牵引就要上颅骨牵引了,像这种吊脖子的肯定是不合理的。做颅骨牵引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随时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神经功能等各方面,要不断拍片子,如果有过度牵引迹象就要立即停下来”。
辽沈晚报记者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