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所在的皇姑区长江街。
辽宁大学校门(老校区)。
已经废弃的“北京华联”,原北行农贸市场大厅所在地。
辽宁大学毕业的鞍山人张露鑫提起临近母校的北行,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说自己当年上学那会儿,闲来结伴逛北行是一种享受。她记忆中的北行,有很多饭店:满庭芳、红樱桃、李连贵熏肉大饼……她记得1999年的那个夏天,整个北行的所有商铺都在放着一首流行歌曲《心太软》。她说不清曾伴随过自己青春岁月的北行,是色彩?味觉?还是怀旧的淡淡感伤?
老地方
北行是与太原街、中街并列的繁华商业街
沈阳以方位命名的“某行”的地方,一共有三个,“行”字用于此处应读háng,不读xíng。
首先,“西行”是不存在的;“南行”在五爱街的北侧(风雨坛附近),批发文化用品,沈阳人知道这个“南行”的人不多;“东行”在大东区小东门附近,离中街很近,是批发各种小商品、小食品的一个集散地,附近还有家装市场。
沈阳站东走一站是太原街,穿过太原街北走两三千米就是西塔,穿过西塔的铁路桥再北走两三千米就是北行了。其实,北行的长江街和太原街是一条街,只不过所在的区域不同,名称不同罢了,开始叫太原街,北一点的地方叫西塔街,过了西塔的桥就叫长江街了。
北行与太原街、中街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也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不同的是,它不是像前两条街一样的步行街,而是一条允许车辆通行的马路,北行附近的大商号显然没有前两条街那么多,但在沈阳,除了前两条街以外,也就北行了。
北行的起源:581“抢洋落事件”
北行,大概是“位于城北的市场”的意思,最早在长江街偏南的安民社区附近,曾有一个自发形成的破烂市,老百姓卖一些破烂维持生计。
上世纪三十年代,皇姑区西北面有一个“东北军581大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仓库由苏军接收,一些重要物资被苏军拉走,剩下的东西由老百姓分取,很多人都奔581大库去抢东西,当时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抢洋落”,然后拿到长江街南边的破烂市来卖,卖的品种包括大衣、望远镜、军用皮靴、军用水壶、军用罐头等,一来二去, “北行破烂市”也就声名远播了。
由于市场形成了人气,所以就有人把一些家里不用的东西也拿出来卖,北行的人气就更足了。后来,“北行破烂市”的范围由长江南街一直发展到而今的北行新华书店,即岐山路那个路口,破烂市经营的品种扩大到车辆和木材交易。这里还自发形成了一处“瓜行”,具体位置就是现在长江街和巴山路路口的东面,当时的名字叫“诚信菜市场”。另外,这里还发展出一处“马行”,就是现在“东油”的位置,当时是沈阳为数不多的骡马交易场所之一。交易的人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高,北行大市场就逐渐形成了。
“沈阳北行”的鼎盛与衰落
1948年末沈阳解放,人民政府对北行加强了管理,规划了经营范围,改善了经营条件,取消了骡马市场,增加了木材、车辆等大件商品的交易。1957年,在北行盖起了一栋L形的三层红砖小楼,一楼二楼是营业室,三楼是办公室,这里的正式名称是“沈阳市皇姑百货商店”,皇姑区人习惯称其为“皇姑百货”。再后来,附近又盖了北行饭店、东风浴池、新华书店、皇姑副食等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沈阳皇姑区委、区政府发文,对自发形成的北行露天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1979年1月10日,“皇姑区北行农副产品市场”正式挂牌开放,是当时全国首家城市农贸市场。这期间,不少辽宁省、沈阳市领导来此视察和巡访,全国各地来沈阳北行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还有一些英美法德意澳等国家的外国友人,“沈阳北行”从此名声大振。
那时,北行农贸市场呈“十”字形布局,西邻长江街、东邻沈阳新北客站、北接宁山路、南抵黄河大街,占地1万平方米。1990年落成的五层商场大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有7000个货位档口,经营服装、鞋帽、布匹、农副、粮油、儿童玩具等1万多个品种,当时的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年成交额9000万元。
沈阳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是在北行商场开业的。据当年的亲历者于海凤回忆,一大早,还没开业,排队的人流就把当时的长江街堵住了,餐厅所有员工全马力开动,向公司总部调了好几车货,才让当时所有排队的人都取到了餐。皇姑区的警察、交警来了好多,到现场维持秩序,餐厅的玻璃差点儿没给挤碎了!进入餐厅的人随即被限流,每次只放行十个人,最后,警察在门口站了一排才把秩序维持住。即便这样,这个餐厅的营业时间竟延迟到当天后半夜的两点半。那时北行商业街的人气,真不是盖的。
2000年,北行还是继沈河中街、和平太原街之后的沈阳第三大商业街,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了,这个没落的开始,出现于1994年“皇姑百货”的拆除。一直以来,“皇姑百货”一直都是北行商业的核心。“皇姑百货”拆除之后,又建新楼由“三和百货”继续经营。2004年11月,三和百货经营出现问题,退出经营,然后由“国美电器”继续承租经营。此后,北行的几个商业地标一个接一个地不见了踪影。先是著名的“东风浴池”,然后是“北行饭店”,再以后是“皇姑副食”改名为“大东副食”,“北行商场”的经营也后继乏力。
2010年左右,北行商场进入没落期,后边的北行商业楼,皇姑人所谓的“大厅”,也在2015年前后被拆除,最早的“诚信菜市场”改成了小商品批发市场,再后来,市场也取消了。
新世纪初,北行农贸市场大厅进行了改建,在原来农贸大厅的基础上,上面加盖了一个商场,定名“北京华联”。北行农贸市场大厅在正式投入使用十多年后,建筑物中不少地方的楼板、承重梁和承重柱都处在被盐水浸泡的状态里,部分关键位置的楼体已经出现了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现象。此外,市场内的消防设施和输电线路都已老化,经消防检查,确认其存在重大的火灾隐患。2012年7月,北京华联宣告停止营业。2013年1月初,沈阳北行农贸市场正式停用,大厅里绝大多数业户搬迁至皇姑区明廉路8号的塔湾北行农贸市场。于是,这个中国最早的农贸市场正式走向衰落。
“北行饭店”被拆后,建起了一个公寓楼,改成了“苏宁电器”,虽说人气尚可,但跟原来的“北行饭店”比起来,差了很多。改名为“大东副食”的“皇姑副食”,现在的基本规模也就相当于生鲜超市的一个分店。
如今北行最核心的一个商场,原来的名字叫“百盛”,后来改名为“千盛”,人气不足,再加上这几年网购盛行,给北行的商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010年,北行开挖地一大道地下商业街,就是在那种一边施工一边营业的情况下,北行依然人流如织,地一大道建成后,还正经火了很长一段时间。较之曾经的辉煌岁月,而今北行的人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总结北行衰落的原因,说法不一,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北行附近的辽大沈师沈医体院全都搬走了,再加上建了地铁,大家都去中街太原街了,去北行买东西的人自然越来越少了。
万隆商场、千盛商场、国美、苏宁、地一大道,是现在北行的新地标。
沈阳最集中的名校群环聚老北行
北行一带拥有很多名校,珠江五校、岐山一校、岐山二校、泰山小学、43中学、11中学、120中学、省实验中学、辽宁大学,这里是沈阳最集中的名校群,没有之一,有人开玩笑说:“住在北行的孩子可以直接小学升大学,连上学都能自给自足。”因为名校多,北行内学区房的房价始终居高不下。
辽宁大学老校区在崇山路上,朱德元帅曾给辽宁大学题过校名。120中学前身是辽大附中,那身八七式军服是该校最鲜明的标志,学生们走在街上被称为“小绿人”。珠江五校、岐山一校、岐山二校都是沈阳知名的小学,珠江五校创办于1956年,底蕴深厚,而岐山一校创建于1934年,是一所历史更悠久的沈阳小学。
世事变迁,北行商业街已不复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喧闹,但它的流金岁月依旧停驻在老沈阳人的不泯记忆里:坐辽大的长椅、听辽歌的琴声、逛北行大厅、滑金企鹅旱冰、品麦当劳甜筒、买三和家电、尝会宾楼辽菜、咬一口皇姑副食的大馒头……一切一切,有如昨日,如梦如歌。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