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作《悬崖之上》的登场,让大银幕又掀起了一股谍战热。说到谍战电影,多数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碟中谍》系列、《谍影重重》系列,开挂的伊森和伯恩(两个系列男主角),在各种先进设备的辅助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其实,除了这些高科技包装下的人气间谍,还有一些电影上演了更真实感人的谍战,就像《悬崖之上》的周乙一样,他们所展现的信仰、人性,在紧张、刺激的谍战里,闪闪发光。
《黑皮书》:
没有非黑即白,都是战争受害者
本片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物,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被命运推着往前走。成为间谍的蕾切尔,在执行任务时也有自己的懦弱和感情;在德军阵营中,也有像德军军官这样痛恨战争、对受害者抱有同情的人;在荷兰的抵抗组织里,也存在私欲、压迫和歧视。
保罗·范霍文执导的电影《黑皮书》,绝对是谍战影史上的一部经典。《黑皮书》以二战为故事背景,电影女主角蕾切尔实际上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间谍,战争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迫不得已走上了间谍之路。
二战末期,荷兰的犹太姑娘蕾切尔幸存下来。为了隐藏身份,她当了一名歌手,并加入了地下抵抗组织,想找到那个出卖她们家人信息的叛徒。之后,抵抗组织的游击队队长让蕾切尔混进德军阵营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儿子,蕾切尔成功俘获了德军军官的心。随着战争的结束,蕾切尔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她和德军军官产生了真正的感情,隐藏的叛徒仍没有找到,蕾切尔也因为被陷害而面临着无法自证其身……
电影超过两个小时的故事,都是以蕾切尔的人生来展开,但在剧情设置上,屠杀、叛变、潜伏、阴谋……各种悬念环环相扣,意外不断却总能绝处逢生。
在保罗·范霍文的电影里,必然会出现各种大尺度镜头。但《黑皮书》中,这些镜头让人感受到的不是香艳而是同情与苦难。可以说,《黑皮书》是最能体现人性的谍战代表作。
《窃听风暴》:人性和职责的对撞
当一个内敛、克制、木讷、无趣的人,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自由,体验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他内心的渴望被激发出来。这种付出、冒险与牺牲,无关利益。卫斯勒看似守护着德瑞曼的生活,其实也是守护着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与向往。
当监听者对被监听人产生了一种敬佩、同情,甚至是情感共鸣,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光环,足以证明2006年上映的《窃听风暴》不简单。
《窃听风暴》最动人、最浪漫之处,在于卫斯勒对德瑞曼一种单向的、无声的欣赏与保护。就如同爱情中的“我爱你而你不必知道”一样。本片结尾的转折是最大亮点。冷战结束后,德瑞曼意外发现了曾有人在暗处保护自己的线索,他查找到了卫斯勒,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走过去与他相认。两年后,德瑞曼的新书出版了,在新书的首页上,他写下了卫斯勒的代号,这是他为他而写。就如同当年他守护他一样,他们最终在沉默里,遥相呼应。
《风声》:信仰,总是谍战的泪点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距离《风声》上映已经过去12年,但电影结尾处周迅的这段独白,仍可击穿观众内心,让人瞬间哭崩。这部电影能够牢牢占据最佳国产谍战电影的位置,这段独白为电影至少加了一半的分数。
《风声》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战时期一名汪伪政府的高官被暗杀后,日军要彻底搜查抗日地下组织,被怀疑的几位对象被一起带到了一处秘密基地接受调查。作为谍战题材,《风声》在各个方面几乎都没有短板。悬念设置精彩,“狼人杀式”找内鬼、残酷真实的刑讯逼供,看得人手心冒汗;演员方面,曾被质疑过演技的黄晓明、苏有朋,都在这部电影里奉上了当时职业生涯最成功的一次表演。而周迅和李冰冰的影后之争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谍战故事最容易犯错的叙事逻辑方面,《风声》也几乎没有太明显的漏洞。
《风声》中对酷刑的展现,惨烈程度相当之大,可以说在谍战戏里数一数二。也正是这种惨烈,让每一位观者代入并反思,你能扛住这样的酷刑吗?又是什么在支撑他们?当“无间道”的悬念揭开后,结尾独白将整个电影升华。就像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所说,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信仰支撑的也不仅是顾晓梦,还有《悬崖之上》的周乙、张宪臣,那些千千万万潜伏的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