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危机背后 是名导江湖更迭

辽沈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 张铂

近日,王忠军(王中军)、王忠磊(王中磊)、华谊兄弟(天津)投资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超3亿元。这个昔日电影帝国没落的背后,是中国一线导演江湖的更迭。曾紧紧绑定在一起的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前者的没落似乎也是后者被“主流市场”淘汰的证明。不仅是冯小刚,像张艺谋、陈凯歌等国内顶级大导演,都要面对自己“一级地位”和“二级票房”的尴尬。

华谊兄弟的窘况并不是突然发生,根据数据显示,其连续亏损三年。抛开其他产业方面的问题,让我们单看电影产业,对比下其巅峰时期和近三年投资电影的票房。2007年《集结号》2.1亿;2008年《非诚勿扰》2.6亿;2009年《风声》2.35亿;2010年《唐山大地震》6.49亿、《非诚勿扰2》4.71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86亿; 2013年《西游降魔篇》12.46亿、《狄仁杰之神都龙王》6亿、《私人订制》7.13亿。如果这个数据不够直观,我们可以对比当年其他影片票房。拿2010年举例,《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三片全部挤入当年票房榜前10。而最近三年,华谊投资的电影除了像《八佰》这样个别的战争大片,其他《只有芸知道》《侍神令》都票房惨淡。

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华谊的辉煌期就是冯小刚的巅峰期,从2007年到2013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私人订制》《非诚勿扰》系列等这些华谊最具代表性的高票房电影,都是冯小刚的作品。从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开始,冯小刚不再“屡试不爽”。

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张艺谋身上。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成为当年的国内票房冠军,此后几年,张艺谋的电影甚至在拍摄阶段就会遭遇来自全国记者的围追堵截,哪怕一张拍摄期流出的剧组照片,都可能价值千金。2012年开始,随着徐峥等喜剧导演的崛起,电影市场慢慢被各种新导演占据。截至目前,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上,除了《我和我的祖国》这种联合执导的影片,前10部影片没有一部是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这样顶级大导演的作品。

是张艺谋、冯小刚退步了吗?其实不然,只能说他们被所谓的“主流市场”慢慢淘汰。从张艺谋的电影评分看,观众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好电影不代表就一定是高票房。面对更多90后、甚至00后的主流观影群体,老导演们从选题方面就“输在起跑线了”。

与更受年轻人欢迎的科幻、喜剧、动画相比,张艺谋选择的谍战(《悬崖之上》)、剧情(《一秒钟》)类型在题材上更符合年纪大一点的观众口味。而冯小刚近年热衷回顾自己那代人的青春,这让年轻观众完全找不到共鸣。

当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几乎是任何一个行业的规律,能够看出,张艺谋已经不再纠结票房,在《长城》口碑票房双崩后,老谋子就跳出了指向票房的商业大片深坑。这两年张艺谋又开始高产,虽然票房上没有爆款,但口碑却重获观众认可。

曾想起张艺谋提到《一秒钟》时说,自己刻意加了一些笑点,是为了年轻人。

在老导演们“认清”自己“票房位置”的同时,或许观众对于电影审美也不应该唯票房论。毕竟他们的电影无论是内在表达深度还是外在视觉艺术,甚至在挑选培训新演员方面作出的贡献,都不是“流量导演”所能随便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