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刀王”带着“二红”磨刀20年不涨价

辽沈晚报 2021年04月30日

闲暇时,宿士亮总会抚摸大公鸡。辽沈晚报记者 金国建 摄

“磨剪子嘞,戗菜刀”,听到这吆喝声人们知道是磨菜刀的来了。而沈阳“金鸡刀王”的吆喝声却来自于一只大公鸡。沈阳市皇姑区北行附近就有这样一位老手艺人,他从爷爷那里继承了磨刀手艺,几块磨石,一台改装的砂轮机,走街串巷磨刀。最特别的就是他的电动车前总是站着一只大公鸡,陪伴他走街串巷。

“金鸡刀王”早已名声在外,鸡鸣时,预示着刀王来了,该磨刀了。

“金鸡刀王”成街头一景

人不红公鸡“二红”红了

27日下午,在北行农贸大厅旁,宿士亮坐在长条板凳上磨着菜刀,不时地用刷子蘸水淋到油石上,菜刀在他手中快速地推收,发出“沙沙”声。他动作娴熟,手像在琴键上跳舞一样轻松自如,他不时地晃晃头,像是在享受一首乐曲一般。

居民们每次磨刀,不用刻意看楼下磨刀师傅来没来,在楼上只要听到大公鸡打鸣,那么“金鸡刀王”保准是来了。

大公鸡成了刀王的幌子,宿士亮特意在电动车前部焊制了一个方框铁架,在上框处安了两串吊环,吊环下方系上一个秋千。大公鸡站在秋千上四处张望,见有行人过来,不停地左右摆头。

宿士亮不忙时,会用手为公鸡按摩。公鸡为了回馈主人的关爱,时不时地回首用冠顶在主人手背上蹭几下。

公鸡喜欢荡秋千,刀王单手推动秋千时,公鸡双爪紧紧抓牢横竿,随之摆动,乐在其中。

这只大公鸡叫“二红”,跟随主人已经三年有余。自从有了“二红”大家似乎把刀王的姓都给忘了,见面打招呼直称“刀王”。

家中第三代“刀王”

磨刀20多年不涨价

宿士亮称,“金鸡刀王”的称号是辽大的一名教授给他起的,教授在他这里磨刀,看到公鸡陪伴其左右,就给留下了这个名字。宿士亮觉得很不错,就做了一个铁牌挂在了电动车前,“金鸡刀王,买刀磨刀做刀找刀王”,从此,“金鸡刀王”就叫开了。

其实,“刀王”在磨刀界确有实力,并不是沾“金鸡”的光。宿士亮今年只有47岁,他20岁起就开始跟随父亲在皇姑从事磨刀行业,算下来已经有27年从业经验了,“什么样的刀都见过,什么样的剪子都磨过,‘刀王’不是虚名”。

宿士亮老家是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他是家中的第三代“刀王”,爷爷早年在大连一带磨刀,干了40年,父亲磨了36年,现在退休,堪称磨刀世家。

磨刀是个苦差事,收入也不高,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宿士亮虽然有两个儿子,但能否继承祖业目前还是未知数,“地位低、辛苦,收入不多,这些因素是下一代不愿意步入这一行的主要原因。”

磨刀收费3至5元,每天差不多要磨50把左右,农贸市场的卖肉摊、饭店、食堂,这些都是刀王的主要客户资源,“我对老顾客,还延续着最初认识的价格,20多年不涨。”

欲注册品牌让公鸡做代言

“二红”和刀王有缘分,才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二红”是一家肉食鸡养殖场的“代言鸡”,它参加展销会期间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一位皇姑区的居民,因为没人敢杀,“二红”被赠送给了刀王,条件只有一个,“只要你别给炖了就行”。

“二红”的到来让宿士亮高兴不已,陪它聊天,喂它好吃的,“它也特别聪明,很听我话,可能知道我是磨刀的,感谢我对它的不杀之恩,对我忠心耿耿。”宿士亮在家为“二红”准备了一个笼子,是它的“寝宫”,每次出摊时,“二红”自己下楼,不用拴不用抱,很乖。到摊点了,“二红”就来两嗓子,通知大家“刀王来了”。“二红”从早陪到晚,从不缺席,三年了,它成了主人的影子。

“金鸡预示着大吉大利,趋灾避祸,有人出价3000元我都没卖。”宿士亮称,有公鸡的陪伴,他感觉每天的生活都很开心,有“金鸡”给做代言,让他看到了继续奋斗的目标,“我要注册商标,为我自己做的刀打造品牌。”

辽沈晚报记者 金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