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姜妍 沈阳鼓风集团副总工程师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从1997年大学毕业24年来姜妍只做一件事,她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乙烯压缩机的研发,不但主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还成为我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彻底终结了国外技术垄断,奏响“大国重器”绝不假手于人的科技强音。
姜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沈鼓集团前董事长苏永强说,如果说沈鼓是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竞争的“国家砝码”,那姜妍就是不折不扣的“国宝”。
最争气劳动者
人物语录
2021年将再次向160万吨和165万吨乙烯压缩机发起挑战,最快4年后,辽宁高端制造业将再攀世界高峰。
2019年2月4号23点50分,央视春晚舞台上,她和四位全国道德模范一起向全球华人拜年,将中国制造和辽宁精神带到了央视春晚,又通过春晚表达给全球华人;
2019年10月1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她受邀参加国庆阅兵观礼,她说当看到祖国的飞机在天安门上空飞出一个“70”字样时,自豪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党的十九大期间,作为唯一在“党代表通道”上亮相的辽宁代表接受各国媒体采访,她自信地站定在采访话筒前,接受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记者采访,展现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面的风采。
她就是沈阳鼓风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打破国外百年技术垄断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压缩机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有着“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在西方跨国垄断巨头的眼里,大型乙烯压缩机是他们怀里的宝贝,是核心技术,从来秘不外宣。实现乙烯装置国产化,是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重大装备国产化战略内容之一,而乙烯压缩机是“乙烯三机”中沈鼓最后攻克的一块硬骨头。
2006年,姜妍带领的团队成为乙烯压缩机国产化的“急先锋”。随着工作的开展,各种各样的压力却接踵而来。
乙烯压缩机技术被国外垄断了上百年,国内没有相关资料,她先是通过互联网搜寻极为有限的信息,后来直接去啃厚厚的外文原版资料。
为了查看同类产品的结构和运行情况,从那年开始姜妍拖着行李箱从辽宁到福建,从茂名到大庆的各大炼化厂都被她跑了个遍。各个炼化厂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装置台,几乎都留下过姜妍戴着安全帽爬上爬下的足迹。
2010年1月8日,姜妍设计的45万吨乙烯压缩机在华锦集团生产试车成功,实现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领域零的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大型乙烯压缩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这台45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让姜妍印象深刻,因为差点“搞砸了”。
试车,失败;修改设计再试,再失败;再修改,再试。
姜妍和研发团队埋头苦干3年,成品出来了,试运转也没啥毛病,可一到用户那里实地运转就“炸了锅”。用户投资上百亿元的乙烯项目,每天损失数百万元。如果停产超过一个月,整个领导班子都得集体被免职。
用户急得把电话都摔了,给沈鼓20天时间整改,整改不好就退货。那意味着沈鼓代表中国冲击乙烯三机的研发将告失败。
“原来,压缩机组的核心转子不仅要保持高速运转,还要适应温度变化,且要将振幅稳定控制在25微米以内。”压力,能挤出泪珠也能憋出灵感。姜妍和团队逐一查找技术缺陷,最终在限期内攻破了超低温运行转子结构的核心难题,成功保障了国产第一台乙烯压缩机的稳定运行。
奏响大国重器最强音
45万吨乙烯压缩机一炮打响后,国家给沈鼓下达了三个百万吨压缩机组的研制任务。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再次交给了姜妍和她的团队。
2011年2月22日,中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试车成功。信汇、武汉、燕山、黄冈、镇海等多个大型乙烯项目有力地跳动着沈鼓制造的“中国芯”。
“只有我们这些一线的科技人员吃得下苦、把‘冷板凳’坐穿,我们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挺直腰杆。”姜妍再次激动地流下了自豪的泪水。
2018年12月10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广东惠州组织召开国产首台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离心压缩机组”产品鉴定会。
作为亲自设计者姜妍在鉴定评审当日向组委会做出近半个小时的产品介绍,并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所有的专家对姜妍竖起来大拇指,“只有亲历设计过程的人,才能了解这台机器的每一个细节。”
在当日下午的参观中,14个外请专家及其他二三十名参会者之中,姜妍被唯一允许进入警戒线靠近这台世界巅峰级的乙烯压缩机,因为“姜妍是这台机器的‘亲妈’。”
期待4年后再攀高峰
“我们从45万吨到100万吨,又到120万吨,应该说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然而这绝不是我们停下脚步的理由。”在姜妍看来,作为一个科技战线的劳动者,在困难面前不会退缩,在新时代里继续超越自我。
姜妍说,在最初到厂参加工作时,每天跟着师傅实习,学到的就是国企工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朴实、踏实,“继承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不断自我突破。”
“科学技术没有取巧,只有沉下来、静下来才能真正的拿出新产品,有所创新,有所超越。”2020年,在140万吨乙烯压缩机成功交付客户之后,姜妍调到了客服中心工作,得到更多与客户沟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用户的实际现场,这让她感触颇多,想法也有了很大转变。
2021年2月,带着重新出发的热情,姜妍回到了阔别一年的设计院,再次迎接新的挑战,“今年初,我们正在与客户洽谈,准备立项10个150万吨以上的乙烯压缩机项目,其中包括160万吨和165万吨的两个项目。”
姜妍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如果一切顺利,160万吨和165万吨乙烯压缩机项目有可能在4年后完成,“这对世界同行来说都已经是最大规模的超级项目。届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将再攀世界高峰。”
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