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党员手写100多万字新闻 吸引40多万人次驻足观看

小黑板18年上2.6万条新闻 成居民“打卡地”

辽沈晚报 2021年03月24日

聂西元每天坚持办板报,市民也会来看新闻。辽沈晚报特派朝阳记者 张辉 摄

18年来聂西元老人手写100多万字、2.6万条新闻,吸引40多万人次驻足观看。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宣传一日不落,这块小黑板已经成为小区居民和过往路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

小黑板成宣传员阵地

凌晨4时,第一缕阳光还没有来到人间。聂西元老人已经在自己40平方米的小屋里忙碌起来。伴随着央广新闻,他开始准备早饭、打扫屋子、照顾失明老伴晨起……女儿已出嫁,老伴因糖尿病导致眼睛失明10多年,聂西元不但承担起家里的一切,更成为老伴的贴身保姆。

早上7时左右,安顿好老伴后,聂西元来到自己的宣传“阵地”。从2003年开始,他就以楼下方寸黑板为阵地,创办“楼道之声”宣传栏板报,用小小粉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身边感人事迹,书写新时代,宣传正能量。4年后,宣传阵地扩大,他又在小区内空闲的墙面上创办了银河小区“银河之星”“晚霞情”多个宣传栏。至今已刊登新闻2500余期,内容涉及时政要闻、科普生活、法治天地、楼道新闻、天气预报等12个板块。

由于长时间与居民接触,做宣传,他知道他的读者喜欢哪些新闻,特意选择接地气、居民用得着的政策。除了在宣传栏进行宣传,聂西元还选择内容贴近民生,接地气的信息复印下来,免费发放给居民。他连续14年向辖区学生赠送《致青少年暑假里的一封信》、连续12年向群众发放学习雷锋纪念封。

“办板报夏天还好,一到冬天,数九寒冬,写几个字手冻得直哆嗦,像猫咬一样疼,他这股坚持劲,我发自内心的佩服。如果坚持几天、几个月可以,但坚持18年我做不到,可能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居民胡春菊老人赞叹道。

“我是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能够利用自己的特长和闲暇时间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做点贡献,我觉得非常充实,精神上也获得了快乐。”聂西元说,这些年来,虽然自己受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劳累,但每当看到八旬老人拄着拐棍在阅报栏认真阅读时,当那么多的居民把看板报当做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看到居民自掏腰包送来粉笔和油墨时,居民咨询事情得到满意答复时,就觉得欣慰与满足。

“每天这个时间,这位老人都在这里写板报,内容天天更换。我从这个小区路过了8年,板报也看了8年,这位老人真是让人佩服!”每天在此路过的市民吴先生是宣传栏的忠实读者。

18年下来,居民无不被他的热心、坚毅感动。

居民小区里的热心志愿者

“老聂不仅仅是党的义务宣传员,他还是个热心人。小区里邻居有事,都找他帮忙。”与聂西元老人同住一个单元的84岁老人逯景魁说。退休的老年人,大多过着悠闲的日子,但聂西元却比上班人还忙,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家里离不开他,小区里的居民也离不开他。

楼下邻居家的电路出了问题,他帮忙联系人维修。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他上门送宣传知识。邻居家无人,污水冒出家门,他赶紧联系,帮忙清理。小区地面因施工不平塌陷,他帮忙解难题。为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他购买音响、影碟机,为居民播放影音,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文化、科普、法治、节水、消费维权学习宣传活动……总之,只要居民有事找他,他都尽力帮忙。每天,聂西元休息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

71岁的聂西元虽然退休多年,但在他身上的头衔却越来越多:银河社区晚霞情聂西元特设党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党的政策宣传员、小区天气预报宣传员、法制义务宣传员、国防教育宣传员、节水志愿者、消费维权志愿者……在众多的头衔中,他最在意的还是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员志愿者。他说,在单位,他就从事党的宣传工作,现在初心不改,是共产党给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自己一定要为群众做好宣传,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难题。

2020年初,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古稀之年的他冲向防疫一线,每天起早贪黑,配合社区工作者楼上楼下地一起排查疫情,从不叫苦叫累。他利用板报向居民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挨家挨户向居民发放宣传单和告知单。还从自己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上缴特殊党费用于防疫;他关心下一代成长,录制网课给孩子们讲述感人的抗疫故事;作为双塔街道“晚霞情”特设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老党员们义务开展楼道消毒工作。社区工作者体恤他年纪大,让他回家休息,可聂西元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老党员了,眼下这种关键时期我怎么能去休息,必须要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他对人好,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是新时代的老雷锋。”老党员胡春菊说。

“这份没有工资、没有退休时间的工作,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一直做下去。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聂西元说。

辽沈晚报特派朝阳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