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见了困难就退缩,为了守住家乡的绿地,为了让家乡更美,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当然也希望未来有人愿意加入到我的队伍中来。”
——阜新党员志愿者 侯贵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党员志愿者
档案
姓名 侯贵
性别 男
1951年7月出生
1975年入党
所在志愿服务组织: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志愿服务小队
为专心造林,侯贵辞掉了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独居深山,专心植树至今。20余年间他只身一人住在山中的简易房里,变卖家当购置树苗,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治沙造林经验,将脚下的流动沙丘变成了绿洲。
今年70岁的侯贵,是阜新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西树林组村民,他的家乡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沙丘连绵起伏。起风时,这里飞沙漫天,村民遭受沙害的场景至今令他难以忘怀。
这名古稀之年的老人,已经独居深山20年,造林治沙,兑现着儿时对自己这片脚下土地的承诺。
20年的坚守,他造林面积达2400余亩,培育出26万余株树木,让荒山变成了绿洲。如今的刘家村,一片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儿时立下治沙造林梦
50岁放弃一切圆梦
侯贵说,选择成为一名造林治沙人,还要从小时候说起。西树林屯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这里有连绵起伏的沙丘,狂风刮来时,沙尘遮天蔽日,扑面飞来,不但毁了庄稼和农田,外出的村民都感觉呼吸困难。
侯贵从小就目睹了沙尘给当地人生活上带来的不便,暗暗立下心愿,长大要当一位治沙人。1975年入党后,在村里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1999年春季的一天,看到村民们刚栽下去的一片秧苗田一夜之间就被狂沙吞噬,侯贵忽然想起了童年的愿望,萌生了造就林海、治住沙尘、造福村民的念头。
2001年,他开始与国营彰武县四合城林场合作造林,2002年5月份与林场签订2073亩造林合同。林场提供难以治理的宜林沙荒地,侯贵个人出资出力造林并负责管护,成材后有效益林场和个人三七分成。
侯贵家距离造林地路程较远,以8000元的价格买下育苗基地的简易房。虽然房子破旧,屋顶漏水,冬季很冷,但侯贵“要求不高,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为了不影响村委会工作,侯贵于2007年2月,村委会换届之时主动放弃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资格,专心植树、绿化荒山。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
摸索出治沙造林经验
回想开始造林时,印象深刻的事儿,侯贵说,主要是摆在他面前的有一堆现实的难题:在哪里找资金?在哪里找树苗?从哪里雇人?不过好在自己造林的决心没有动摇,在自己的坚持下,这些问题在一点点的解决。
比如没有钱,侯贵去贷款。但是进行了家产评估后,信用社只能贷给他11000元。这点钱远远不够,侯贵就把家里仅有的存款拿出来,把家里能够变卖的东西都变卖成钱。投到自己的造林项目中。
为了节省开支,侯贵一直坚持自己育苗。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侯贵想出了一个“笨鸟先飞”的土办法。他把泥土和农家肥放在盆里,买回树种后,自己一小盆一小盆地培育,培育成树苗后再移植出去。雇人植树要钱,中午还得管饭。工钱不够支付给工人,侯贵打出了欠条,只能先欠着,以后有钱再还上。
终于到了造林季节,他把杨树苗栽植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感觉自己也栽下了治沙的希望。但刚栽下去,树苗就被风沙吞噬了。他说虽然自己满怀信心,但是也早就有这个思想准备。他能做的就是失败了再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老天不负有心人,虽然成活率特别低,但在白茫茫的沙丘中出现了点点绿色,这更坚定了他造林治沙的决心。
为护林走遍沙区周围
100多户养殖户家
随着林地数量的增加,林地管护也成了老大难。在全面禁牧之前,农户大量发展养殖业,附近一些村民看到白茫茫的沙丘出现了一片绿洲,立即赶着牛羊前来放牧。
牛羊对幼林地的破坏严重,常常是一不留神,刚刚成活的小树苗就被村民的牛羊糟蹋了一片。他为此经常一个人夜间巡逻,对幼林地死看死守。
为了增加自己巡逻时的力量,侯贵在巡逻的时候还带上了喂养的五六条小狗。于是在空旷的山林地里会时常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个老头前面走,后面跟着五六条蹦蹦跳跳的小狗。
侯贵知道,严看死守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多进行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沙区植被的意识。于是,他利用农闲或晚上休息时间,走家串户,一家一家的讲解保护沙区植被的重要性。
当得知许多老百姓家的羊群是因为草料不够才去林地放牧时,他又向畜牧技术部门请教了青贮饲料和羊群圈养技术,指导老百姓进行圈养。
多年来,他走遍了沙区周围五六个村屯100多户养殖户,周围的老百姓也从一开始的漠然到了后来的热情相待。
随着封山禁牧力度加大和群众自觉性的提高,在林地内放牧的人一年比一年少,林地内植被恢复也一年比一年好。
20年荒山植树
终见沙丘变绿洲
从开始栽下第一棵树苗的2001年算起,一晃20年已经过去。
侯贵看山守林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连续20年没有回家过一个完整的年。每到除夕之夜,他匆匆忙忙的和家人吃完晚饭,又独自一人回到了看护房的家。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心里总是充满了对妻儿的愧疚和思念。
“家里人最初挺支持我造林的,但是他们也没想到,我能坚持到现在。虽然中间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他们也曾劝过我,不行就放弃吧。但我也没有动摇过我的决心。可能也是被我的这种韧劲所感动了吧,现在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家里的事儿从不让我去操心,让我好好造林。”
如今的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一片草木葱茏、绿意盎然。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在多年以前,这里常常黄土遍地、飞沙漫天。
20年间,侯贵凭借自己的力量,造林面积达2400余亩,共计造林26万余株。
他把每年林作间种承包地收入和草原补贴收入全部投入到造林治沙中,侯贵粗略算了一下,这20年来,他个人已经在林场上投入了近50万元。
未来用七到十年时间
打造精品防风固沙林
但最近几年,侯贵又遭遇了新难题。连年的持续干旱,使大量的杨树得了立枯病,每年都要死一大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多种油松、元宝枫、侧柏等“扛造”、寿命长的树种,把林场改造升级成精品防风固沙林,在侯贵看来,这也是将造福于民的百年大计。
而这升级改造工程,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我这两年一直在做升级改造的一个科学方案,与当地的育苗和造林方面的技术人员多沟通和学习,不断地去尝试和调整方案,试着将这些寿命长的树种小范围的种植到林地里,等我得到一个满意的方案后,会邀请当地的有关部门为我的方案作评估,如果方案可以通过,我就可以对林场进行大面积的升级改造。”
侯贵说,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是林场升级改造,最终打造成精品防风固沙林这项未来造福后人的工程却必须要坚持做下去。
★城市之光·阜新
志愿者队伍涵盖各行各业
截至2020年末,阜新市共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75支,志愿者队伍涵盖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和科普志愿者等。服务内容包括日常便民、疫情防控、扶贫帮困、卫生环境维护、抢险救灾、关爱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助残、义务献血、器官捐献、文化、科技、法律援助等。阜新志愿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涌现出一批特色志愿服务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彪哥说法”法律志愿服务队,用本土化、接地气的蒙汉双语交流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浅显易懂的带到村民炕头。阜新民族艺术团文化志愿服务队,编排独具民族特色的马头琴演奏等节目,常年深入到35个乡镇、70个偏远乡村进行文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