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说灯

辽沈晚报 2021年02月26日

□何汉杰

老话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 ,旧年除夕已过,目下新年十五的灯正盛。为什么十五被称为灯节,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文化问题。

儒、释、道为中国文化的三条主脉,从三家观念、习俗出发各有说法。 《太平御览》引述《史记·乐书》说“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注文说“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将灯节上溯至汉代的祭祀太一之礼。这是偏儒家的说法。 《岁时广记》引述吕原明《岁时杂记》说“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道教以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因此,正月十五为天官赐福之辰,要燃灯。这是偏道教的说法。 《大宋僧史略》引述《高僧传》说“十二月三十日号大神变月,即此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汉明帝礼佛,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到寺院张灯,自此十五燃灯便流传开来。节日的确立,习俗的养成,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在文化的熏习中演变,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辨明哪种说法更为可靠,但比较明确的是在唐以前十五张灯岁不常设,而到了唐朝“前后各一日以看灯”的习俗蔚然大盛,正月十五已为官方节日。

张灯持续的时间代有不同,有三夜、四夜、五夜以至十夜者。既为节日,又张灯日久,要看灯火,就有灯假, 《两京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 《春明退朝录》也说“太宗时,三元不禁夜”,这便是灯假的雏形。到明代,陆启浤的《北京岁华记》里明确记载说“官里放灯假五日,夜饮不禁。 ”至清代,潘荣陛所编《帝京岁时纪胜》说“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

历代文献记载中,元宵节的欢乐总伴随着歌舞、美食,但主角永远是灯。其中最可观者自然是皇家灯火。《岁时广记》引《朝野佥载》说“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绣,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灯轮之高大华美可见盛唐气象。《武林旧事》中还记载说“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设玉栅帘,宝光花影,不可正视。”其盛况较唐时灯轮更为华丽多彩。到明清时候,灯市发达,市民生活极为丰富,文人则多将眼光投诸市井,多记民间之散灯。

繁华的灯轮、灯山,各家的散灯共同构成一幅幅宏伟的灯火盛景。如果我们游走其间,细细看去,一盏盏灯则有着各自不同的韵味。

这其中最华美的要数九华灯。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中亦有“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的诗句。九华灯以“照见百里”之光而著称,名曰“九华”,可见其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捉了莱州解灯上东京去的一行人,他们所送的便是九华灯,“东京着落本州岛,要灯三架,今年又添两架,乃是玉棚玲珑九华灯。”“那做灯匠人将那玉棚灯挂起,搭上四边结带,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从忠义堂上挂起,直垂到地。”从这里大概可见九华灯的面貌:四边结带,堂屋般高,八十一盏灯。但其所记与“照见百里”之灯还是相差不少, 《水浒传》为小说,所记不可全信,当然“照见百里”也是夸张之说。但不管怎样,九华灯的神采由此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