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开展的“2021牛文化主题展”。
在辽宁省图书馆“2021牛文化主题展”中有一组比较特殊的图片,刻画的是四场战斗。辽宁省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孟志丹介绍:“我国古代,牛在军事上有很大的作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田单使用火牛进攻敌国、三国时期蜀伐魏就使用牛来进行栈道运输都是典型例子。”
“牛人”负责挑选祭祀牛
在我国古代,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也就是国家大事无非两种,一是祭祀一是战争,而牛则在这两件大事中都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牛在古代祭祀中是最重要的祭品,“牛,祭天尊物也。”祭祀用的牲畜名为“牺牲”,都是牛字旁的。
根据《礼记》,祭祀所用的牺牲,天子是毛色纯一的牛,诸侯是精心饲养的牛,大夫是经过挑选的牛。而且必须都是公牛。
祭祀宗庙之外,还要祭祀社稷,也就是土地神和五谷神(农业之神),这时候的牺牲就有区别了。天子用的是太牢,而诸侯则是少牢,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太牢是有牛的。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祭祀所用的牲畜都要先关在一个叫“牢”的地方。不过因为祭祀牛的珍贵,太牢也被认为是专指牛。
这种周礼记录的祭祀传统,除了在清朝有些许改变外,贯穿了封建社会始终,牛在祭祀中的地位也始终不变。
祭祀用的牛的大小,根据祭祀对象不同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过却不是牛越大越好。而参照物则是牛角的大小。
《礼记》说,祭祀天地的时候,要选牛角才长到蚕茧那么大的,也就是初生牛犊。祭祀宗庙时候的牛,牛角则要四指并起那么长的小牛。
人手的大小肯定不一样,所以周朝是有专门人负责挑选的,这些人可不是马夫牛倌之类的平头百姓,而是有官身的,官名就叫“牛人”。牛人的职责就是负责养国家的公牛,在上面有需要的时候就要挑选出牛来供使用。
牛人这个官职在后来就慢慢消失了,但是他的手艺还是流传了下来,就有了后世的相牛术。相马有伯乐,相牛厉害的则有春秋时期被齐桓公赏识的宁戚,史传其曾著《牛经》。
古人对祭祀牛的临终关怀
首先是选牛,周朝尚红色,所以所选的祭祀之牛要毛色赤黄的。并且这个牛身上不能有瑕疵,尤其是牛角,有小小的创口都不行。而且为了保护牛角,甚至专门有“封人”的官负责给牛角绑上防撞击的横木。
牛选好了之后还必须要占卜一下。占卜的结果要是不吉那就得换牛。占卜吉了,牛选出来了,还得占卜哪天是祭祀的吉日,吉日占卜出来后,牛就被称为“牲”了。
此后“牲”就要被送去专门饲养的地方,也就是“牢”,可不是坐牢去了,而且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并且还要给它穿上锦衣华袍。《史记·老庄列传》中就有记载,“(祭祀之牛)衣以文绣。”吉日到了,周天子还要亲自去迎接祭祀的“牲”,甚至亲自牵着牛走上不归路,而此时,则还有歌舞欢送。
《诗经》中曾有提及,就是祭祀祖先时,周天子也会亲自动手。天子亲执鸯刀, 割开牲牛毛肉, 以示其色纯,再取出血, 以示其新杀。然后取出牛脂,放于艾篙上烧, 使香气四溢,让祖先享用。
祭祀之后,就是盛宴开启了。前面提到的周朝贵族吃牛,并不是简单的佳肴,而是带有仪式感的宴席。这种对祭品的分食,研究者称其为“神体圣餐”,就是希望通过吃牲肉的方法,把公牛所具有的一切令人羡慕的特征都传给家族中每个成员。
周朝的青铜器是自带礼器属性的,而国宝司母戊方鼎为什么造那么大,就是因为它是用来烹饪祭祀牛的。
牛皮枕头能当报警器用
前面文章提到了各朝代都有立法,只有在向衙门报备之后,老病的牛才能宰杀。不过宰杀之后,也就是牛肉可以自家人享用,皮、牛筋都必须上交,因为牛一身都是战备物资。所以在冷兵器时代,牛与战争也是息息相关。
牛与战争的最直接联系自然就是搞辎重运输,《尚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借此来彰显天下已经臣服,马自然是作战用的,而牛则是运输物资保障军队后勤。
牛的用处更多是体现在战争道具上。
士兵护身的甲胄,东周乃至春秋战国时多由牛皮制成,曾侯乙墓出土了牛皮制成的人甲数十副、马甲若干副。人甲每副包括头盔、甲身、甲裙、甲袖四部分。
皮甲最难防的就是弓箭,而弓箭的制作也离不开牛。《考工记》记载, 弓人制弓, 要采集六种必备的材料, 其中即包括牛筋、牛胶和牛角。牛胶用以钻合弓角, 牛角则用以使箭行进快速, 做弓弦的牛筋弹性使箭能深入目标。防弓箭最管用的是盾牌,而盾牌多以牛皮蒙面。
此外, 战鼓之面、战车之索、战马之缰, 剑、矢之套袋, 也大多都离不开牛皮。
皮甲虽然后来被铁甲所淘汰,不过宋朝时沈括却点出了牛皮甲的一个好处。那就是古代人睡觉的时候拿皮甲当枕头,因为下面是空的,所以数里之内的人马动静都能听得到,算是一个常用的报警器。
四次牛战
一、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先是向燕军诈降,使之麻痹,随即在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最后大败燕军,光复了齐国。
二、唐代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此役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人,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在此战后灭亡。
三、义和团紫竹林火牛破地雷
晚清时期,紫竹林是天津法租界所在地,列强军队屡次袭击义和团,都是以紫竹林租界为基地。
进攻那一天,几十头黄牛全部全副武装,他们角上绑着明晃晃的尖刀,牛尾悬挂一串鞭炮,牛背上还捆缚着柴草硫磺等易燃引火物,用火药线与鞭炮相连。当装备完毕的牛群被驱赶到租界的路口外面后,团民们将牛尾巴上的鞭炮同时点燃,几十头受惊的火牛向租界狂奔猛踩,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埋在地下的地雷被纷纷被黄牛踩爆。义和团趁机发动猛攻,逼近肉搏近战以发挥人数优势,一度攻到英、法租界的交界处,几乎占领了全部法租界。
四、红军火牛阵破吉安
1930年,红军在解放吉安的战斗中,守军在吉安城外设置了重重障碍,给红军主力部队攻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这个时候附近县城的赤卫队,急部队之所急。在晚上联合组织起来,准备了许多棉花、煤油、油桶和爆竹,牵来了成群的黄牛和水牛。
时至深夜,赤卫队员们牵着牛,背着稻草和桥板来到城下。正当敌人做梦的时候,冲锋号响了,牛尾巴上的棉花和爆竹一齐点着了。于是,几百头牛一股劲地冲向前去,吓得城里的敌人惊慌失措,随即主力部队攻进城去,一举攻破吉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