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件“文物牛”在辽博讲牛故事

辽沈晚报 2021年02月08日

粉彩蓝中釉开光人物碗。本组图片由辽沈晚报记者查金辉 摄

西京款吴牛喘月故事镜。

许由巢父故事镜。

牛在古人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何种地位,又有着何种文化内涵。在牛年春节,市民不妨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在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展上可以一探究竟。

日前,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展”,展览遴选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牛元素”文物60多件/组。展览将持续至3月14日。

在中国悠远漫长的农业社会里,牛占据生产生活及习俗中极为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牛孔武有力而能担负重任,耕地、拉车、负重,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帮助;牛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品性,也被世人所推崇;人们把牛当成镇妖辟邪、吉祥如意的象征。在十二生肖中,牛对应着地支中的“丑”,寓意勤奋与力量。出于对牛的喜爱,古人选取牛的艺术形象,广泛应用在器皿、兵器、工具、用具、乐器、装饰品上。

在展览上就可以看到白瓷划花白描牧牛图笔筒、红陶卧牛、白釉陶牛、牛头形铜带扣、鎏金双牛铜饰牌、错银卧牛形铜盂等有牛元素的文物。

牛是一种亲切而温和的动物,忠厚老实,深得人类信赖。人们将牛作为坐骑,或驾车的役畜,常与老人、孩童、淑女为伴。在民间神话中,道家仙人常骑着青牛,“老子李耳,乘青牛西游”的传说广为流传。仙人骑牛、牧牛童子则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常见形象。除此之外,单纯画牛的各类美术作品也不少见。在历代画家笔下,牛壮硕强健、神态生动的形象被描绘得逼真传神,意趣盎然。乘牛、牧牛间的恬淡情趣,跃然纸上,流传古今。

展览展出的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清代《仿仇英百牛图卷》,就描绘了漫步在河边的水牛和牧童。画卷中,牛或慢行觅食,或侧卧小憩,或水中沐浴,或河边嬉戏,可谓百牛百态,聚散有度而又富有情趣。牧童们边放牧边在水边、树荫下玩耍,与众多的牛共同构成了简单、自足、欢愉的田园图景。

在展览中展出的画作中,齐白石《水牛图轴》也备受关注。画面中,水流粼粼、波光潋滟,一头水牛仰鼻泅渡,显得格外从容、惬意。齐白石作画构图简洁、笔酣墨饱,处处洋溢着自然朴实、生气勃勃的气息。

牛郎织女、多如牛毛、九牛一毛、对牛弹琴……古人留下诸多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成语。

比如成语“饮犊上流”: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放牧为主。远古贤士许由结志养性,优游山林,听到尧让位给自己而感到耳朵收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是许由的好友。巢父了解许由洗耳的原因后,便以许由洗耳的水为秽浊,不愿让牛在其下游饮水。“饮犊上流”指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

在本次展览中就可以欣赏到辽博馆藏的许由巢父故事镜。这件文物为圆形,平顶圆钮。镜背纹饰分为水陆两部分,分界处的岸边微微不半,似桥非桥。水中波浪间有一花草似的图案,陆地上钮左侧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树两侧有山。树左一人坐在地上,右手弯曲抬至耳部,树右一人牵牛右行,右手指向坐着之人。从人物的形象及衣饰、构图看,应反映的是许由巢父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陪葬明器中既有马车也有牛车,前者多为男性提供的,后者则为女性提供准备的。为女性提供的牛车,取其行驶稳健,无颠簸劳顿。此外,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以牛车为青玄高远的标志,乘坐牛车遂为时尚。墓室中牛车的大量出土既是墓主人出行的生活写照,也是社会思潮的具体物化。

在本次展览,就展出了辽博馆藏的文物淡黄釉牛车,为隋朝陶制品。这件文物为模制。牛与车轮灰白胎,施淡黄釉。牛身与车轮部分饰黑花。

相关新闻

辽博除夕闭馆一天

辽宁省博物馆2021年春节期间开放时间为2月11日(除夕)闭馆一天,2月12日(正月初一)至2月17日(正月初六)正常开放。当前及春节期间,观众朋友进入辽博参观,须在安检处出示预约票(码)、健康码和身份证。可以进入辽宁文化云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也可以关注辽宁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中的“辽博服务”→“预约服务”,预订辽宁省博物馆预约票。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