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隔离结束,医护人员合影。资料图片
佟岩 38岁,从医13年,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医师,2020年作为援鄂医疗队员曾前往襄阳市中心医院;此次沈阳疫情期间,他又被紧急调入实施封闭隔离管理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皇姑院区心二科病区,坚守23天!
1月26日晚8时,佟岩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皇姑院区急诊开诊通告》;此前一周,结束了封闭管理,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皇姑院区门诊、特病、干诊等已经陆续开诊。“用我们的坚守迎来胜利的时刻。在家门口再次参加‘抗疫’,感触良多……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愿全面开诊顺利!”开诊前,佟岩这样写道。
调入封闭病区 援鄂医生家门口抗疫
2020年12月26日中午接到上级防疫部门的通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二科病区开始实施封闭隔离管理,人员、物品只进不出,该病区成为医院最早实施封闭隔离的病区。
封闭的通知来得突然,因为有住院患者确诊了新冠,所有的医护人员、患者、陪护人员因此都成为了密切接触者;当时确诊患者到底是如何被传染,还是一个谜团。
佟岩和金霞、李飞3名医生一起紧急调入病区支援。
“调我过去,主要就是因为我有援鄂的经历。因为当时病区里只有20名患者,大部分的病情比较稳定,这比我们日常医疗压力要小;工作更多的是在防疫上。”佟岩介绍。
2020年2月17日,作为辽宁省第十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佟岩前往襄阳市中心医院,负责该院新冠ICU病房的救治工作,他在襄阳奋战了34天。
“在襄阳是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我学的重症专业,之前也培训过相关的技能,但是真正实际操作还是第一次。记得我在襄阳上岗的第一天,进入病区之前,护士长还反复检查我防护服穿戴的密闭性,并细心帮我用胶布粘好领口的缝隙。这一次,我成了之前的‘护士长’,隔离、消杀的规则和流程,穿脱防护服的培训、穿着防护服怎么刚好地开展工作,都是我要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的。”佟岩表示。
收到最特殊新年礼物:
援鄂纪念邮册
“首先重点强调的是自身的身份转换:病区里原来的同事们,既是医务工作者,又是接受医学观察的隔离人员,要避免扩散及交叉感染。明确划分医务人员休息区,污染缓冲区及污染区,并利用病床、胶带等进行分区隔挡,在醒目处设立标识。非值班人员于休息区间隔休息,要求保持距离,避免集中就餐。依据在院患者病情轻重,患者及陪护家属人数,以及可用病房数量情况,重新分配病房,做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单间隔离。”处理这些工作时,佟岩的援鄂经历都派上了用场。
“最让我意外的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在封闭区里收到了一份最特殊的新年礼物:给我们援鄂医护人员制作的纪念集邮册,两个版,一版是工作照、一版是生活照。我还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这特殊的地方以不一样的方式跨年,又收到意义非凡的礼物,暖心之情溢于言表;希望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愿你们幸福安康。’我的两次抗疫工作,就被这小小的邮册联系在了一起,之后只要是感觉工作有点累了,就拿出邮册看看。”佟岩介绍。
4小时一次消杀
48小时一次核酸采样
和佟岩一起在封闭隔离病区工作的一共有14名同事,原有在岗的医生李鑫、艾冠男,护士李佳、王春艳、吉晨、李月赢一直坚守工作岗位;护士长范军、护士程亮、郑钧月主动从家里赶来补充到护理团队;再加上佟岩等3名支援医生。
病区设立了专职环境及物表消杀岗位,又紧急调派儿科芮博书、韩阳两位护士担任该项工作。
“依据人员配备情况,重新制定医生排班表,为保证医疗安全,确立了联合查房,早晚床头交班制度。依据防控要求,制定护士6小时工作排班表,明确护理相关职责,确保了在院患者日常诊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佟岩介绍,“当时还不能确定确诊患者是怎么传上的,病区是地毯式消杀,4小时一次,护士背着10多公斤重的设备,一次全下来就需要1小时左右。两位消杀护士还主动承担起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至封闭结束,两位护士累计清运医疗、生活垃圾重量近1吨。”
作为“密接人员”,还需要新冠血清抗体采样以及每48小时进行一次核酸采样。
同样要配合流调工作,病区里的医护人员还要帮着进行环境采样:“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一天200个点位。”
这些样本对最后破解“饮料瓶”传播链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坚守23天
患者:这里最安全!”
早在襄阳期间,佟岩就尝试过“谈话治疗”:“有位60多岁的大娘,本身半身不遂,虽然病情已趋于好转,但她心理压力极大,我上岗第一天就和她聊了20多分钟的“家常”,舒缓她的顾虑。”
这一次,对于在病区封闭隔离的患者和家属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封闭隔离,恐惧、焦虑……都有着很大的心里压力。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比诊疗更重要的是安抚患者情绪,我们的工作就是:反复安抚、信息透明、专家疏导:每次查房,都要到床头和他们进行交流,把关于疫情防控最新的消息告诉他们;特意开通了心理热线,随时有院里的心理医生接听。”
“他们这些细致入微的护理,和温暖人心的言语,大大的缓解了我心中的紧张和焦虑。虽然隔着口罩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是我能从她们坚定、和蔼、充满爱的眼神中汲取无限的力量,也让我从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不安一步一步地走了出来。”78岁的住院患者刘奶奶在感谢信中写道,“今后我会常想起这段和你们共同度过的日子,时常想起你们,感谢你们的坚守,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和付出。”
佟阿姨陪老伴来住院,也被隔离在病房里。
她写道:“在你们14位医护人员的精心关照、护理下,走过了人生不平凡的日子。这期间,你们一次次走进病房耐心疏导,做工作,我们由当初恐惧不安,度日如年的感觉,转变为安心,顺其自然了。有你们14位白衣天使的陪伴,坚信我们一定能共度难关,战胜疫情。”
他的老伴张大爷夸奖道:“在这里真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们收到了来自在院隔离的患者表扬信及留言12封,这些留言感谢信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疫情牵动人心,安危事在人为。’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更是一个责任共同体。通过这次亲身参与的抗疫经历,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佟岩在工作总结中这样写道。
辽沈晚报记者 隋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