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6人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魏克强干啥都有样

“管”水时跳河救人 当技工时搞革新

辽沈晚报 2021年01月15日

魏克强是鞍山海城市腾鳌镇东四方台管理区东四方台村的农民,在四方台镇当水管员时,他曾跳入河中救出落水村民;在轧钢企业打工,他一直战斗在一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不断学习总结对轧钢生产线进行多次技术革新。他不仅是辽宁省千千万万农民工的缩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魏克强等16位农民工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他们有的是家庭农场副场长、有的是设备员、还有的是掏粪工、催乳师,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

革新生产线技术 使生产效率提高30%

魏克强曾任东四方台镇水管员,2002年他在东四方台镇的东关地大河边巡视时,遇到一名村民意外落水。魏克强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跳到河里,迅速游到落水者身边,将落水者及时带到岸上,挽救了一个生命。

后来,魏克强去轧钢企业打工,从事一线生产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不断学习总结,很快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提升为轧钢技术调式岗位技术工。2016年,魏克强应聘到辽宁衡业汽车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任轧钢车间代班工长。魏克强同志入厂近4年时间,他凭借多年的轧钢工经验,对轧钢生产线进行多次技术革新,其中,利用现有轧辊内套转换,将原350轴瓦轧机改为树脂瓦轧机,使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在初轧机组,他独自设计制作制动翻钢系统,试用非常成功,彻底解决了手动翻钢操作带来的较大劳动强度这一问题,不仅有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产量也大幅提高。

四年时间,通过魏克强的努力,车间的生产环境、工人工作效率都有很大变化,各项小改小革及技术革新为公司年降本增效300多万元。

开办家庭农场 带领周边农户发展出口农业

李岩是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依牛堡子村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做起事来,干劲十足。

2013年12月,李岩在法库县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法库县东润泽玉米种植家庭农场。几年时间里,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家庭农场现有耕地2000多亩,粮食产量亩产超过1500吨,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2013年到2019年期间,李岩大力实行家庭农场种植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打造出一条发展玉米、西兰花生产和销售的新路子。自2015年起,李岩发展出口创汇产业,通过与韩国泰和公司签订西兰花的出口订单,使种植西兰花顺利出口到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家庭农场的西兰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950亩增长到现在的1100亩,每亩地增加经济效益1000元,西兰花种植亩产值达到了9000元,纯利润3000元。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玉米种植农户种植了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000多亩,并且全部实行了玉米“大垄双行”的种植新模式,周边农户种植的玉米亩增加产量200斤左右、亩增加收入180元,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60万元。

此外,他还帮助100多人解决了因生产资金不足造成自主创业难的问题,带领他们走上独立生产、共同创业致富的道路。

80后掏粪工跳进化粪池清淤

1986年出生的贾政文是丹东一位普通的一线环卫工人,自2003年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开始,全市的26座公厕就成了贾政文的人生重心。受老环卫工人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他心里早就对环卫工作有所了解。

随着公厕的改造升级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一方面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也要求环卫工人重新学习新的技能才能适应科技带来的改变。他主动报名学习驾驶,从此,又当吸粪车司机,又当掏粪工人。每天,他开着吸粪车来到公厕,拽出吸粪管一个公厕一个公厕地清理。学校、老旧小区附近的厕所的清运是所有清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马虎。

2018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傍晚,跟往常一样巡检的贾政文经过批发市场公厕时,发现那里的排污管掉进了化粪池,急需维修。

在吸污车将化粪池的污水抽干后,池底露出了厚厚的淤粪,浓浓的氨气味令人窒息。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贾政文不顾自己的身体,穿上雨鞋、戴上手套率先跳进了化粪池清淤,在这种环境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公厕修好。

由于常年从事清便工作,粪便溅到脸上、身上是常有的事。贾政文常常自嘲地说:“家人说我身上总有股洗也洗不掉的大粪味。”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