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他们 这几件文物你一定得看

辽沈晚报 2020年12月31日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受访者提供

作为2019年辽宁最重要展览“又见大唐”的策展人之一,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的策展思维有过一次蜕变。

如今他作为辽宁2020年“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的主要策展人,又有一番感悟在心头。

昨日辽沈晚报记者专访董宝厚,从策展思路的变化,唐宋八大家策展细节以及展厅中最值得驻足观看的重要文物,董宝厚娓娓道来。

展览让人看得懂

与市民共享文化成果

博物馆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办展览,但展览如何吸引观众,这也是体现展览馆工作成效的重要部分。

董宝厚到博物馆工作后参与的展览多是文物展,把辽博的收藏品按照文物发展的脉络布展,如按照艺术史的脉络做的唐代、宋代书画展,但博物馆工作者在和观众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些展览观众看不懂,或者不感兴趣。

“95%的观众不懂艺术史,但如‘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名句95%的观众都知道,我们的展览当今再让观众看不懂就尴尬了。”董宝厚认为当代策展人的思维一定要转变,从去年的“又见大唐”到今年的“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都是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省博与志愿者聊天,征求观众意见,也和媒体朋友进行沟通,得到了很多重要信息,确立了“以观众为中心”理念,也确定展览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观众读得懂。

他举了一个例子。唐宋八大家的展厅入门口设立了网红打卡点,精选出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70句,悬挂起来,在不同的光线强度下每个人都会注意到不同的诗句。在选择经典语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分别选择小学到高中的教材中的八大家作品,大家觉得陌生的就拿掉,最后找到大家都熟悉的,让老人和孩子们都耳熟能详。董宝厚说,这也是整个布展过程中成本比较高的部分,经过反复调整光线,最后也证明,呈现效果非常好。

另外就是八大家的人物谱系图,每个人的年表,都有很精细的呈现。包括苏轼贬谪路线图,把苏轼在黄州、儋州、惠州以及他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路线都以导图的方式展现,中间数次的往返,再加上周围的一些小地方,很多观众就会理解苏轼可以在这样不得意的人生中变成了千古文豪苏东坡。

“其实展览核心,还是让我们的市民共享文化成果,展览的视角要放得更低,让几岁的小朋友和耄耋老人一样,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而且展览在艺术性上完全没有打折扣,对艺术家、学者们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真迹展出。”

八大家中

谁最闪耀谁最普通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读着唐宋八大家的诗词长大的,我们因此还怀念着他们,他们做过什么,作品因何而生,精神世界如何构建?这也就成为本次展览的三个主题“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

董宝厚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算是顶级偶像,正是他的一生坎坷,造就一位千古文豪。此次展览中与苏轼有关的展品特别多,但在八大家中,苏轼最难学,因为他的人生太丰富,作品太精彩。

董宝厚说,和苏轼比起来,他的弟弟苏辙就平凡一些, 他需要为家庭付出很多精力,也做过比哥哥更大的官,但却因为有一个星光灿烂的哥哥,不得不成为“背景”。

在八大家中,最默默无闻也最像我们普通人的是曾巩,虽然曾巩的书法作品《局事帖》拍出了2亿天价,但他生来就很普通和平凡,只是学习特别刻苦,专注,慢慢学习进步,考中进士,也做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官,很多古籍因为他的校勘才得以流传至今。

“我们去学习苏轼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他那种豪气,我们只能像曾巩一样孜孜不倦地去做,一步一步走到最后。”董宝厚在策展查阅资料时,不断被曾巩感动。

“我是做展览做了一半就被八大家感动了,起初这是一项工作,但和八大家的精神内核接触越久,我开始跟着他们高兴,跟着他们伤心,曾巩的内容我读的最多,在读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些经历是契合的,真是有种特别想和他聊一聊天的感觉。”

重磅推荐

哪些文物你一定要看

如果观展时间紧张,如何从100多件文物中选择必看或者重点看的文物呢?董宝厚很遗憾的是,本次文物展从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在12月22日下午4时撤展,之后观展看到的是只能是复制品。

苏轼存世文字最多的这件书法作品是董宝厚力荐一定要去细细观看的文物。

董宝厚推荐必看的第二件文物是《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代表中华千年文脉不断。董宝厚说,这幅作品是宋人临摹顾恺之的画作,但通过临摹,让我们感受到了顾恺之对《洛神赋》的理解和表达,这也是一件国宝级的作品。

在此次展览上,《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与中国美术学院教师、90后画家叶露盈所绘《洛神赋图》对照展出。叶露盈曾登上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她绘制的《洛神赋图》以当代审美视角诠释古代作品,风貌独特,却体现出当代作品与文物展品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董宝厚认为这种展陈方式可以立体呈现唐宋八大家的整体面貌以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第三件推荐的重点文物是北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在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出现了一道奇观:在宫殿上空,一群白鹤久久盘旋。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认为这是一个“祥瑞之兆”,于是,提笔画下了瑞鹤图。

董宝厚说,这件国宝级文物在网上的关注度和人气也非常高,也有不少文化衍生产品,《瑞鹤图》亮相本次展览,对于喜欢这件国宝级文物的观众来说,是一个大福利。

董宝厚介绍说,《瑞鹤图》与“唐宋八大家”的关系,这主要源于两者在时间点上的关联。《瑞鹤图》成画于1112年,这一年,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去世的年份。至此,“唐宋八大家”全都离开人世。

第四件推荐的重点文物是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苏轼书法作品《阳羡帖》,这幅作品会全程展出。董宝厚认为这幅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买了一块田的事情,写的信不长,苏轼写的更随性,也更能代表苏轼日常的书写状态。

另外一件重要文物《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有些类似,《谱图序》稿是欧阳修所作族谱序文,我们一般看到书法家作品都是成品,这个手稿的意义就很关键,这个是一个稿,这种稿子在历史上很难保留下来,因为一般书法家写完之后会重新誊写一遍,差一点就撕毁扔掉,所以通过这部手稿,了解到欧阳修如何修改自己的稿件,可以破译很多信息。

《曹娥诔辞卷》本次展览放在了展厅入口,但很容易被人忽略掉。董宝厚说,这韩愈留下的唯一书法真迹就在《曹娥诔辞卷》的画心上。其实不仅韩愈,怀素、宋高宗赵构、赵孟頫、清康熙玄烨等人的笔迹也只是名人名单的一小部分。

为此,辽博在展出时把真迹摆在下面,然后上面做了放大板做出标注。董宝厚透露说,还有很重要的信息没有在展板上标注,如果说存世一件王羲之的真迹,那就是《曹娥诔辞卷》上。

目前公认王羲之没有真迹,如果要找哪件最能接近王羲之的,那就是《曹娥诔辞卷》上的笔迹了。

“它特别特别重要,本来韩愈在这件作品中不是研究重点,但这次展览中它就重要起来了,怀素的真迹也非常值得一看,这件作品在我们领域内属于教科书级别的,这个作品,一定要看。看过之后你就知道一个小块,一个小地方的重要价值是什么样,知道为何这件文物是国宝,它的每个地方都不能掉,都不可或缺。”

辽沈晚报记者 刘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