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华
汪曾祺是作家中的美食家,不仅熟悉各类饮食,还擅长烹饪,所以在他描绘饮食的文字里,更多是行家里手的宝贵心得。汪曾祺的故乡是江苏高邮,一个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高邮的灵秀赋予汪曾祺细腻的情感和超拔的灵性,更赋予他的文字水一般清新明丽的灵动感。
传统的士大夫在读书治学之余,常常以悬壶济世或亲历庖厨作为生活趣味的调节与延伸,借此颐养性情。在士大夫风气浓厚的江苏高邮,生于斯长于斯的汪曾祺在耳濡目染之间,自然而然地领略了士大夫文化之精髓。不过,汪曾祺对于饮食的品味和书写,从不追求新奇。他不屑于卖弄知识和学问,连篇累牍地介绍稀见的食物或烹调方法。呈现在汪曾祺笔下的,是在对日常饮食的描绘中,饱含着对故乡的深情,自有一份真真切切的风雅。
汪曾祺对故乡的感情极为深厚。自1939年告别高邮,汪曾祺踏上赴昆明求学的漫长而艰辛的远途,到1981年名震文坛回乡省亲时,已是年过花甲的白发老人。在这42年中,汪曾祺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思念,唯有梦境,唯有文章。名篇《故乡的元宵》就是其中的代表。元宵节是汪曾祺的生日。元宵节是他和人世的关联,也是他和故乡的关联。他在文中详尽地介绍了高邮元宵佳节的各类习俗,以白描为主,偶作点评,文章紧扣故乡二字,不滞着于知识的罗列,而重在抒发对故乡的真挚情感。非亲历者,难绘此景;非有真情实感者,难抒此情。
在汪曾祺涉及故乡饮食的散文名篇,如《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豆腐》《家常酒菜》中,着力书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和四时节令,食物的珍贵与否倒在其次。炒米、焦屑、鸭蛋、咸菜、慈菇、鱼类、禽鸟、野菜、豆腐……多为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寻常物。汪曾祺关注的,不是食物本身的超凡脱俗,而是食物与生活乃至生命的内在关联。饮食本是俗事,过分追求风雅就难免造作了。这使他在描绘各类食物时,笔锋常带感情。写食物,不限于舌尖上的享受,念念不忘的是曾经的贫穷、动乱和饥饿,是老师沈从文对“格”的讲究,是年少时见到的猎人黑而冷的双眼。这样的饮食书写,也许少了几分文人的雅趣,却多了几分生命的本真,成为描绘饮食而又超越饮食的妙品。
汪曾祺是作家中的美食家,描绘饮食,为的是承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这使他成为美食家中的勤思者和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