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趣味答题手册上认真作答。
DIY贴画内容需要孩子们耐心、细致。
孩子换上了自己特意带来的汉服。
昨日下午,热爱国学的小学生在本报组织下到辽宁省博物馆参观。 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曲值 摄
昨日下午3时-5时,由辽宁省博物馆、辽沈晚报倾情奉献的“唐宋八大家”线下课堂开班,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集体报名的26名小学生参加了内容丰富的线下课堂后直呼过瘾,迟迟不愿离开。
当日课程的内容除了由经验丰富的讲解员对唐宋八大家文物展进行了详尽讲解,小朋友对观展后的互动课堂也是意兴盎然,手工制作八大家主题贴纸画,自己手书扇面,这些经过辽博精心设计的互动内容,也让孩子们与唐诗宋词有了更好的对话机会。
观唐宋八大家文物展
领悟家国情怀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进行。展览展出与唐宋八大家主题有关的书画、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115件。刚刚进到第一展厅,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唐宋八大家到底长什么样。
孩子们最好奇的就是古人的样子,八大家里当官最大的王安石是一脸霸气吗?风流豪放的苏东坡和“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的醉翁欧阳修又是怎么样一张脸呢?
一进入展厅,孩子们就看到了“唐宋八大家”的画像。讲解员介绍说,这是清人所画的头像作品,也是清画家根据历史考证而来的,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从韩愈、柳宗元的唐两家到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的宋六家,不管是诗词歌赋或山林瑞鹤,讲解员深入浅出、贯通古今的讲解词带领孩子们穿越了历史。唐代的马,宋代的鹤,唐之前的骈文,八大家发起的古文运动都蕴含在整个主题当中,将孩子们带到了第三个主题展厅:“家国情怀”。
小学生汉服抢镜
大个子录视频给妈妈讲解
为了这堂线下课,来自宁山路小学的全年龄段的孩子们也是做了精心准备。
四年级小学生王子豪进了辽博,就换上了自己带来的汉服,他说报名参加这次课堂活动后就和妈妈申请要穿汉服,这样看展览会更投入。他的妈妈欣然同意,给他准备好了替换衣服。
六年级的关天宇是个大个子,他一边领着一年级的学弟观展,一边用手机认真地录制视频。原来得知唐宋八大家文物展开展的消息后,他的妈妈就答应带他来观展,没想到忙于工作,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有达成他的心愿,反倒是他先行一步,只好给妈妈录制视频,回到家再给妈妈讲解一遍。关天宇是宁山路小学汉字博物馆的讲解员,给妈妈照着视频讲解一遍应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互动课堂内容活泼、生动
做手工捎带着背诗
孩子们刚进大门,每个人就收到了一份小礼物——唐宋八大家青少年趣味答题手册,手册的内容需要掌握唐宋八大家人物的历史故事和知识以及一定的诗词基础才行。
为了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辽博准备了贴画和折扇等手工环节。辽博以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为代表,让青少年与千年前的文豪们“对话”,在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更进一步地感受文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辽宁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张莹介绍说,自2013年以来,辽博就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的青少年品牌教育项目,既有研学活动,又有创意课堂。先后获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奖、省级未成年人教育课题研究立项等。
这次准备的DIY贴画内容是王安石的《梅花》,这需要孩子们能够排列出王安石这首诗的正确顺序,并按照美观、干净的原则贴在背景板上,这种需要耐心、细致的手工活,让孩子们迅速进入了状态。
折扇也是辽博精心设计的环节,折扇扇面两边和扇骨并未粘合,孩子们可以用彩笔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最后再将扇骨和扇面粘起来。这个难度比贴画还要难,但成就感加倍,先完成的孩子各个兴奋异常。
张莹表示,辽宁省博物馆在传统节日、博物馆日及大型展览开幕期间,多次举办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博物馆主题教育活动,策划推出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部分学生是校园讲解员
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总支书记高英仙率队参加了这次由辽宁省博物馆和辽沈晚报精心组织的线下课堂。
这次宁山路小学集体报名参加也是有原因的,这所拥有丰富国学教育经验的小学,创立的汉字博物馆已小有名气,别具特色。而这次来观展的26名学生里有大队委员,还有一部分是学校“汉字博物馆”的讲解员。
“特别感谢报社组织这一次体验课程,这是孩子们在校园学不到的东西。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国家到个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国家才会进步,社会才能更美好,这次能够来到展览现场,让孩子们通过诗词书画等国宝级文物,对唐宋八大家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更多孩子会爱上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心中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萌发。”
高英仙表示,参加过辽沈晚报的线下课堂后,会让这些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们写一些参观的感受,也要向身边的同学介绍一下参观经历。
辽沈晚报记者 刘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