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后改叫东坡佳作都是这时写的

辽沈晚报 2020年12月15日

苏东坡画像。

刘墨简介 刘墨,著名学者,艺术家,生于1966年,祖籍河北三河。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代表著作:《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龚贤》《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等,数百万言。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苏东坡的朋友圈》《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和《隋唐五代写经书法研究》。

公元1057年,北宋嘉佑二年,被誉为中国科举史上最闪耀的一年,大量的天才和人才,以及挑选出这些人才和天才的人都在这一时刻闪耀,影响之后的千年,并使得中国成为整个东亚的圣地。

那年,欧阳修受命“知贡举”(科考主考官),他一改“险、涩、奇、怪”的太学体,所取文章全部是“言以载物,文以饰言”的古文体。他遴选出的进士们,其中多位成为对中华文明产生难以估量影响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包括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即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北宋五子中的程颢、程颐和张载。

这次考试,不仅改变了科举的文风,还改变了整个宋代的文风,奠定了整个宋代乃至元、明、清各代文学发展的基础。

著名学者刘墨在《苏东坡的朋友圈》一书中,围绕着苏东坡记述了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苏东坡朋友圈有1300多人

苏东坡从1101年离世到现在有 900多年,从时间上他属于很遥远的过去。但他似乎仍然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能抓到我们内心最本质的东西。最能打动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刘墨表示,在书写苏东坡的过程中很多的学者是把对苏东坡当成了一个对象在研究,但是他就想要和苏东坡做一种隔着时空的“对话”,是一种交流,是现代的生命和过去生命的交融。

在刘墨的笔下,苏东坡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会牙疼、患肩周炎、有肠胃疾病、眼睛出问题、会生病、会寂寞、会焦虑、也会进退失据的一个人。

而从朋友交往中提炼出来的“苏东坡”显然就变得活生生。“他不是一个‘标本’,他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相渗透的一个对象。这是我写作过程中着力比较多的。”

在刘墨的心中,孔子、老子、庄子他们太高,凡人够不到;陶渊明、竹林七贤 、李白、杜甫他们的生活因离我们远而太不具体,没法“现实化”,他们的放浪形骸或者穷困潦倒,是我们无法忍受的。

但苏东坡是非常具体的,具体到哪年哪月哪日,吃什么,高兴,不高兴,我们都知道,这是其他古人比不了的,他的诗文,他的故事,他的茶、酒、饮食这些方面直接与现实产生的关系。

“当外在现实压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撑起我们内在的空间?当外在的空间把人压迫到无法呼吸,我们是否还有内在的空间很久远、很宽阔?这是他对我们的启示。”刘墨说,“这是特别重要的,也是很多当代人没有的,我们可能拥有他没有拥有过的一切——飞机、 网络、名牌、全世界旅游……但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也没有他拥有的一切:豁达、天真、浪漫、从容、宽容、乐观……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根据刘墨的不完全统计,苏东坡的朋友圈有名有姓有史可查的约有1300多人,其中有长辈、同辈、晚辈、上级、下级、皇亲国戚、贩夫走卒、恩人、仇人……他的朋友圈是非常大的。

刘墨最得意的一个比喻是把苏东坡比作钻石,“只要你稍微转动一下角度,他就有不同的光彩,在历史人物中,大概只有苏东坡才有这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彩:哲学、史学、文学,然后,吃、住、行,更重要的是他有现代思想:民本、人文、独立、自由,他都具备。”

质的变化

从苏轼变成“苏东坡”

刘墨认为1079年的 “乌台诗案”是苏轼创作生涯和人生的重大转变的时机。那年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抓,1080年的正月初一,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他此时还不叫苏东坡,仍然是苏轼。

1082年,他的朋友替他要了一块旧营地,在黄州城的东边,大概50亩地,苏轼改号“东坡居士”——这个时候,意味着“苏轼”已经变成了“苏东坡”。

这个变化意味着他从一个“臣子”变成了一个“人”,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从臣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是社会、政治、制度问题;而当他觉得这一切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谁。

46岁后,苏轼变成苏东坡,他最好的文章都是这时写出来的,《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寻张怀民》,而且,因为他被贬到黄州羞于见人,白天睡大觉,晚上才去出游,等整个黄州城安静下来,他要么和朋友,要么和儿子出去,他最后的文章都是晚上写出来的。

被贬黄州让苏东坡有了生命的觉悟,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觉悟,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文人集体的觉悟——从庄子、陶渊明、竹林七贤、白居易之后的一个重大的觉悟,这个觉悟就是当你和现实的关系被无限制的扭曲之后,你怎么样拥有一个正常的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名号的改变,有些像姓名学一样,一个新的名字,仿佛获得了新生,外在的苏轼变成了内在的苏东坡。

文坛盟主造就群星闪耀

从唐到宋,对苏东坡影响大的人很多,但如果缩小范围,当然是欧阳修。

欧阳修是当时无可争议的文坛盟主, 他的成就非常全面,除了诗、文、词之外,还有他的史学造诣,《新唐史》《新五代史》扭转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欧阳修时代,文人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所以1057年的那场考试搜罗了当年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可以说北宋那些年厉害的人物几乎都是他的学生,这非常了不起。

嘉佑二年(1057)的科举考试,没有欧阳修的话,就不会有苏东坡。在他之前是张方平发现了苏东坡父子三个人,没有他的发现,三苏也许就闷在四川出不来了。

1057年那年的科举,是中国科举史上最牛的一年。这一榜,有388人,进入《宋史》的有24人,包括章衡、曾巩、曾布、林希、朱光庭、张璪、章惇、吕惠卿、晁端彦等。

在苏东坡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厉害的,许多人并不在苏东坡之下。

刘墨举例说,你不可以用对苏东坡的好坏论定一个人的好坏。沈括是苏东坡的小人,但是他在世界科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了不起的人物。

从政治看,王安石是激进主义,司马光是保守主义, 苏东坡是自由主义,这从他们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来。

章惇在苏东坡入狱时极力相助,但是后来做了宰相之后,对苏轼兄弟又是落井下石,苏东坡现存《归安丘园帖》,就是写给章惇的。

辽沈晚报记者 刘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