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现场,大家缓步列队将手中的蜡烛敬献在卧碑前,以表哀思。 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本报讯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2020年12月13日,适值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为主题,与全国多家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按照疫情常态化防疫工作要求,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沈阳各界人士及普通市民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公祭日悼念现场活动。
在活动现场,以“白山黑水”为主题设计的序厅内,人们整齐列队,现场气氛庄严肃穆。主持人宣布2020年“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开始后,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体人员低首肃立,秉烛祈祷,为死难同胞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齐声朗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声入耳,直击人心,这是孩子们对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意愿最真切的表达。
随后,参加公祭日悼念活动的各界人士代表,缓步列队将手中的蜡烛敬献给寓意着民族英烈浩气长存的卧碑,以表哀思。
活动中全体人员还共同参观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被害同胞遇难83周年图片展》。此外,小志愿者表演了抗战历史互动剧《黑土英魂》,现场观众被剧中展现的东北军民顽强御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所鼓舞和震撼。
同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组织了“向英雄致敬 为遇难同胞献花”“战争与和平的记忆主题观影”“儿童体验馆研学之旅”等相关纪念活动。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也同步举行祭奠活动。
作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分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也在遗址广场首次同步举行此次公祭日悼念活动。在沉痛悼念革命英烈、死难同胞的同时,深切缅怀与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与国际友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表示,每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都会与其他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联动举行悼念活动,以缅怀抗日英烈和死难同胞。同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引导观众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开创未来。
新华锐评
保留痛感 矢志复兴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和平大钟总是准时响起,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大钟13声,寓意牢记国耻、珍爱和平。
每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江东门的钟声穿透力更强,一声声、一下下,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南京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每年两次全城拉响警报的城市,一次九一八,一次国家公祭日。钟声和警报声汇聚到一起,成为当天整个国家的背景音,提醒人们勿忘国耻之殇、民族之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受难史在1937年的冬天到达至暗时刻,30万同胞的苦难经历早已刻进国人的共同记忆。
痛感是最好的“清醒剂”。就像人的躯体,有痛感才知道何处受了伤、何处最羸弱,进而对症下药、祛病固本。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如此,不能因为怕痛,就不去触碰;不能因为屈辱,就选择遗忘。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宣告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即将开启。
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更加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携手奋进。
不忘曾经烽烟起,心中长鸣警钟声。江东门的钟声每一天都会准时响起,也将长久地警醒国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我们能在回望中告慰先辈: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矢志奋斗,使命必达!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