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上,高畅老师教学生学习扭秧歌。 视频截图
举起红色手帕,挥动,翻腕,和着音乐舞动,音乐课上,同学们学起了东北秧歌,个个满面笑容。
《保卫黄河》改编的扇子舞,《少年》《听我说谢谢你》改编的手势舞,这些平时在文艺演出时才能见到的音乐舞蹈被音乐老师搬进了课堂,给苦读的孩子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音乐老师高畅全情投入,自编教材,大胆创新,将音乐打造成孩子最喜欢的一堂课。
音乐老师教秧歌 获赞无数
伴着强烈的唢呐声,同学手持手帕跟随老师有节奏地舞动着,结尾是一个食指顶手帕转动的标准二人转动作。
9日,这条老师教授初中生学习东北秧歌的视频在网上受到热捧。
网友称,“这场面看着就挺开心的,给老师点赞”“作为东北人情怀不能丢”,一位银川网友调侃道,“这个在东北孩子们胎里就自带了,好教。”
昨日,记者找到了教授秧歌的音乐教师高畅,她告诉记者,这是鞍山岫岩一中初一年级一堂普通的音乐课,“这段视频拍于11月5日,这段视频就是对授课的一次记录,并不是想火。”
记者在视频平台上看到高老师的账号内发布了许多音乐课的视频,除了教秧歌的课程外,还有一条《我在高岗眺望北京》,同学们跟着动感的音乐舞动双手,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高老师正文称,“音乐一响起什么烦恼都忘了”。这条获得600多万点击,23万多个赞。
高老师介绍,秧歌只是音乐课上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马上就要新年了,同学们学习秧歌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压力大时就扭上一段,可以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
高老师称,让满乡的孩子了解东北文化,了解东北秧歌的艺术特点,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希望孩子们将来能够扛起传承东北的地域文化的大旗。
自编教材创新课改
传承地域文化
高畅老师负责教授初一年级的音乐课,从今年秋天开学起,学校启用了校本教材,对原有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引入了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和舞蹈。
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流行歌曲,还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音乐形式。
每到音乐课时,同学们将扇子、手帕拿到教室后,还没等上课铃响,同学们就开始扭起来了,“那份兴奋劲,真的透着孩子的纯真!”
高畅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校岫岩一中任音乐教师,一干就是17年.
“这里许多老师都曾经教过我,现在反过来啦,我经常教老师们唱歌跳舞。”她说。
高畅除了授课外,还承担着学校和局里的许多文艺节目的音乐舞蹈的策划编导工作,百年校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高畅都是最忙碌的那个人。
从工作中成长,在实践汲取营养,她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高畅从小学习钢琴,大学时舞蹈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秧歌我也是从网络上学的,将动作分解后教给学生,学生们接受特别快。”
下周三,岫岩一中有一个庆祝建校的小节目,由高畅负责编排,全校1400名同学手持小红旗同唱一首歌。
特别音乐课
促动学习成绩提升
高畅老师认为,在音乐课上越投入的孩子在学习其他文化课时也更专注,学习成绩也越优秀,“看到同学们那高兴的表情,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高畅谈起了自己的家庭时感触颇深,女儿正在读小学6年级,酷爱钢琴、古筝等乐器,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去练习,但并没有耽误她的文化课学习,
岫岩一中校长邱凯称,高畅老师教授的音乐课创新、活泼,非常有特色,很受学生们欢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家长看到后也特别支持。
邱校长表示,学生们整天学习文化课,难免觉得枯燥,通过一节活力四射的音乐课,很容易让大家放松下来,增加了在文化课上的专注度,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虽然音乐课每周只有一次,无论男女同学都参与进来,同学们通过学习音乐和舞蹈,包括新的秧歌进课堂,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经过不断地完善,相信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辽沈晚报记者 金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