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明年1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30天“离婚冷静期”制度,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昨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沈阳市大东区婚姻登记处早在10年前就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有专门的法律工作者为离婚者做调解,事实上有原则问题而离婚的并不多,冲动离婚的占了一半。
无独有偶,沈阳市皇姑区婚姻登记处也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并引入省级心理专家,一年内,他们为340余人提供危机干预、婚姻咨询服务,调解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在此,本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专家说法,为处在“感情漩涡”中的市民提供一些婚姻家庭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度过感情的“暴风雨”,驶向幸福的港湾。
离婚第一道关:
真正想离的并不多
冲动型离婚占了一半
有些夫妻因为冲动,一念之间选择了离婚,之后后悔不已。为减少“冲动型离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市各大婚姻登记处都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可以接受调解。其中,大东区在全市较早就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这里还有专门的法律工作者对离婚双方进行调解。
这里是申请离婚者的“第一道关”,对于每对离婚者,法律工作者都会先询问离婚原因,并尽量做劝解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来到这里真正想离婚的并不多,冲动离婚的占了一半。
一年婚姻调解170余对
有效率达90%以上
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主任刘箐云称,通过一年的调解工作发现,尤其疫情发生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婚姻经不起风波洗礼,更无法面对夫妻间长时间的密切接触,频繁地争吵导致最后走上离婚的道路。
刘箐云介绍,前来离婚的夫妻不会直接找他们做调解,“有的是刚到门口就吵起来了,我们过去劝慰让对方冷静的工夫,就开始了调解,有的是一方很明显不愿意离,这时我们就趁机调解,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婚姻中遇到问题了来咨询。”
一年来,他们为170余对做了婚姻调解,调解有效率高达90%以上。离婚的夫妻各式各样,“有‘80后’夫妻带着两三岁的孩子来离婚,有‘90后’夫妻结婚一周年来离婚……这些状况反映出婚姻中不懂智慧经营的价值,往往就导致了‘冲动型离婚’。”调解工作的重点是唤醒双方心底的爱,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辽沈晚报记者 胡月梅
【典型案例】
案例1 妻子拒给应酬钱 “80后”夫妻闹离婚
一年来,刘箐云参与调解过许多案例,有些案例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对‘80后’夫妻,当时两人带着两三岁的孩子来的,在外面就争吵起来,见状,我们及时劝解让双方冷静下来,随后分别给他们做调解,最后两人放弃离婚,牵手回家了。”
这对“80后”夫妻张兵和王丽(均为化名),有个3岁的儿子,张兵上班,王丽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工资每月都交到王丽手中,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疫情期间,张兵的工资受到一些影响,加上还房贷、孩子的开销等原因,他的压力与日俱增,本想着和朋友喝酒减压,向妻子要钱却遭拒绝。他特别气愤,下班回家后就窝在沙发上一言不发,这让王丽很生气。
王丽在家带孩子、收拾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一天就等着丈夫下班回来和她聊聊天,可自己的这点想法都不能实现,她陷入了苦闷当中。她认为丈夫下班回家经常不理睬自己,怀疑丈夫外面有亲密的人,原本亲密的两人变得冷漠起来,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哭闹,让两人情绪失控,加上长时间没有良好沟通,总为一点小事争吵,于是他们认为性格不合,便相约第二天办理离婚手续。
刘箐云回忆:“我们给他们做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焦虑指数不是特别高,随后分别给他们做了调解,张兵理解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不容易,同时王丽也明白丈夫要钱并不是有外遇,而是正常的应酬。”
最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含泪相拥,牵手回家。
案例2 50多岁夫妻 因妻子不关灯“不过了”
在众多的案例中,有个案例让刘箐云特别触动。她说,一对50多岁的夫妻,结婚20余年,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特别好,外面看来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但事实上,他们经常因为一件不关灯的小事儿争吵,在一起生活20年后,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这对中年夫妻,女方属于事业型的,工作做得不错,小时候家庭环境也十分优越,有时一些关于节约的小细节,她不太注意,相反,男方的原生家庭条件相对差一些,生活中特别注意细小的问题,两人因为不关灯等小事闹离婚。
刘箐云说,“男方说一件事说了20多年还是没有改变,真的接受不了,而女方认为即使一晚上不关灯也不会花多少电费,不就是没关灯吗?”
原来,男方小时候因为不关灯受过家长的惩罚,这让他有了心理阴影,看到妻子不关灯就想说几句,两人因为这事儿也没少拌嘴,时间久了,加上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还有疫情影响,两人认为该是为自己活了,于是他们来到民政局办理离婚。
刘箐云告诉记者,这对夫妻双方都没有外遇,经调解,男方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心理辅导;女方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以及丈夫多年来为自己和这个家的付出。这对夫妻也打消了离婚的念头,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改变和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