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男神”王津来沈

揭秘古钟表如何再次“活”起来
辽沈晚报 2020年11月16日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室的研究馆员王津做客“沈阳故宫学术讲坛”,畅谈古钟表。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气质儒雅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被网友封为“故宫男神”。

11月15日,王津来沈,受沈阳故宫博物馆的邀请,做客“沈阳故宫学术讲坛”“名家大讲堂”,为沈阳市民带来故宫古钟表修复技艺讲座,揭秘古钟表的修复。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对于即将面临的退休后的规划,王津说,如果身体允许,退休后还会继续在故宫修古钟表。

故宫藏钟表1500余件 现场讲解古钟表修复

“作为明末以来西学东渐下的产物,文物钟表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文物库藏品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是反映明清时期中国宫廷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重要遗存。故宫藏钟表1500余件,以乾隆时期为最,年代跨度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昨日的讲座上,王津老师以故宫古钟表的简介开启了整场讲座。

在介绍过故宫古钟表修复历史与传承后,王津老师详细讲解了拆卸和清洗文物钟表、文物钟表机芯零部件的修复、组装与调试文物钟表等古钟表修复的传统操作步骤与修复中需要遵循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的修复理念。

并通过对故宫藏瑞士钟表、英国钟表、法国钟表以及清宫做钟处钟表、广州钟表、苏州钟表等钟表修复案例的解读,为听众揭秘古钟表恢复机能、再次“活”起来的神妙过程,展示古钟表修复的内在奥秘。

听众们通过视频,感受这些百年前曾为帝后钟爱、精美灵动的钟表,在修复师的手下再次焕发生机的魅力。

“整场讲座听下来,太过瘾了,让我对古钟表的修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王津老师等修复师的技艺太神奇了。”一位市民说。

古钟表修复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 师徒制传承

说到故宫古钟表的修复,要从清康熙年间说起。

康熙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下以制造、修复钟表为专职的做钟处成立,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嘉庆以后,做钟处逐渐衰落,至1924年逊帝溥仪出宫后做钟处结束其使命,但依旧有匠人留在宫中从事古钟表的保养与修复,因此故宫的钟表修复技艺,300多年间从未中断过,且延续传统修复技术,代代心手相传。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代表性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的唯一传承单位,古钟表修复经验丰富。作为故宫中少数一直传承、没有断层的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主要依靠传统的师徒制,王津正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并且,王津已经为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培养出了第四代传人。儿子也子承父业,成了新一代的钟表修复师。

退休后会一直在故宫干下去 古钟表修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在昨日讲座结束后,王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如今,王津即将到了退休的年纪,对于退休后的规划,王津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退休后他还是会继续这份工作,在故宫一直干下去。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原本鲜有人愿意加入的故宫古钟表修复,受到年轻一代的广泛关注,应聘故宫修复工作的年轻人明显增多。

但古钟表修复工作也需要细心,耐得住寂寞,是什么让王津可以四十多年,始终保持着对这项工作的热爱?

王津表示,在故宫一干就是一辈子的人很多,“只是我很幸运,在这个纪录片里让大家看到了解到我和所做的古钟表修复工作。”在王津看来,古钟表修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一个个残破的零件,那种状态下,也不知道它所具有的功能,通过我们一步步的修,很期待它修好后那精彩的一分钟,这本身就很吸引人,这也是我们能坚持下来的一个信念吧”。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