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撒哈拉

辽沈晚报 2020年11月10日

□孔凡平

初闻撒哈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读台湾作家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书中生动地描写了在茫茫沙海大漠中,三毛与西班牙男友荷西充满诗意的旷世恋情、以及她与撒哈拉住民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经历,和热情四溢地异域风情。“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沙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书中浪漫的诗句令人经久难忘,从此,撒哈拉便铭记于心了。

三十五年前,1985年—1987年,留学期间,终于有机会与外国同学一起结伴旅游,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撒哈拉。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荒凉壮阔。阿拉伯语意味着“淡黄褐色的不毛之地”,是一片充满神秘传奇的地方。这里黄沙漫漫,波如涟漪,随风荡漾。在风的塑造中不断地变换着造型,每一次变幻都可能令你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感到震撼。

这里最高气温可达摄氏57度,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虽然撒哈拉气候炎热干燥,然而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沙漠地带,竟然发现了3万余幅古代岩画,令举世震惊。

我们旅游所到达的居住地,阿尔及利亚南部伊利齐省撒哈拉腹地小城加奈特,附近有大峡谷等景点。距此再驱车百公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塔西里国家公园。阿杰尔高原的塔西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岩画博物馆。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阿杰尔高原的塔西里地区中心处,保留着15000多幅史前时代的岩画和雕刻作品。记录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第一世纪撒哈拉气候的变化、动物的迁徙以及人类生命的进化。画中看到远古人类留下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犀牛、狮子、水牛、野牛、羚羊、鸵鸟、豪猪等众多的野生动物嬉戏的图像。这些岩画记载了撒哈拉地区气候的演变,也见证了撒哈拉地区曾出现过的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刀一笔,尽是古人情怀。记录了人类祖先的丝丝寄托、线线希望……

撒哈拉神奇的景色闻名遐迩,终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探险,流连忘返,不亦乐乎。如今,35年过去了,难忘的撒哈拉之行,久久眷恋的异国风情,有时遥望远方,依然心有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