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小报亭

辽沈晚报 2020年10月27日

□陈中奇

楼下十字路口边有一个小报亭,因为经常路过,所以还记得起。

街边的小报亭很小,大致只有容一个人在里面转身、外能存放点杂物的空间。没有留意它外形具体是什么样子,好像有些是邮筒一样的圆筒型,有些是四四方方箱柜型,顶部盖着一个蘑菇顶,遮风挡雨,显得有些简陋。齐腰开个窗,架个小窗台,上面摆些杂七杂八的书籍杂志,窗框边靠着一个竖起的小木板格子,饮料只有几种,一般就放在旁边加摆的泡沫箱子里。有些勤快的摊主,会顺带卖早餐,打包好的豆浆、包子,数量有限。

小报亭看上去有些孤零,几乎被人无视,偶尔有路过的人顺便买个打火机,或者一瓶水之类的。

昨天去吃酸菜鱼,路过一家小报亭,我见窗台角上一溜地摆着《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几本杂志。女摊主听说要买,赶紧用抹布拭净浮尘,递了过来。我一时兴起,便各样买了一本。女摊主还优惠了一块钱,说两三个月每样才能卖一两本,有点不敢进货,今天碰到有人买,她都喜形于色了。

听着这话接过书来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不免灰了一下。回来,躺在床上翻书,真是一件少有的惬意之事,比吃一顿酸菜鱼酸爽多了。其实这种层级的期刊,好多文章写得真是用心,写得真是刻骨的好,只是认真读的人太少。晚上临睡前再次翻开,不知不觉看到凌晨两三点,《十月》上有一篇《飞发》差不多读完了。

也许只有我这种“老土”的人还记得买一两本文学杂志作为消遣,反正买书的时候,我几乎从来没碰到感兴趣的身边顾客。所以经常也被老婆“骂”,说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还是融入不进城市生活,还是一身的“土味”,以为自己是个“小文青”。我想了一想,不知道错在哪里,骂因何在。

与图书馆的藏书相比,街边的期刊如新鲜上桌的热菜,曾经,我还真专门去过小报亭买期刊,仿佛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不过都已经间隔经年了。

生活总是这样,留一点点小爱好,不太深也不浅的样子,不管别人是否喜欢,自得其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