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

什么是“健康湿度”?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辽沈晚报 2020年10月25日

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当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当空气湿度低于45%时,室内空气干燥,鼻腔和肺部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会大量蒸发,黏液分泌减少,人体主观感觉皮肤和呼吸道干燥,咽喉发干甚至鼻腔黏膜充血,容易引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在高温气象条件下,细菌容易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食物和饮用水极易被病原菌污染,加上人体大量出汗以及盐分丢失,使唾液腺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同时高温引起皮肤血管扩张,使胃肠道出现相对贫血,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等,这些最终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空气湿度大于80%属于湿度过高,这时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功能,机体散热困难将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如果室内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则空气潮湿,机体水分蒸发变慢,散热不畅,容易感到胸闷气短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加重。最益人体健康的湿度范围为45%-60%,被称为“健康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