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做起针线活 每天绣10小时 最贵一幅卖6万

辽沈晚报 2020年10月15日

王见雨在专心刺绣。本人供图

王见雨的刺绣作品。本人供图

提起刺绣,人们大都认为这等细活儿应该是女性的“专利”。然而葫芦岛一名“90后”小伙却不信邪,不但痴迷刺绣,放弃高考,甘愿当起绣娘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凭借刺绣手艺在业界小有名气。10年来,他每天刺绣10小时,绣过的作品百余件,最贵一幅作品卖到了6万元,还获得葫芦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这个男绣娘叫王见雨,1992年出生,家住葫芦岛市建昌县,目前他在四川开了工作室,边学习刺绣技艺边接订单。

王见雨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包括掐丝珐琅、雕刻、瓷器、紫砂等。在高中一年级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刺绣,那一刻让他怦然心动。那幅作品是苏绣的《猫》,作品栩栩如生,画面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流畅,让人过目不忘。“我看到后太喜欢了,用针和线能创作出这么美的事物是我想追求的,所以就想这辈子和刺绣结缘。回家后不久我就专门学习刺绣了。可这个决定却遭到家里所有人的反对,他们觉得大男人不应该从事针线活儿。”

王见雨是个倔脾气,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到底。此后一有时间,他就去收集查看刺绣相关资料,碰到刺绣培训班果断报名去学。“妈妈后来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人生很短,怎么活都是过,你不留遗憾就去做!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人生,此后我就把大量时间放在刺绣上,到处拜师学艺。”

由于对刺绣着了迷,为了早日学会,他边四处打听边上网寻名师,到各地拜师学习。前期学刺绣时,眼睛和手总搭配不到一起,很难控制走针方向。为了勤学苦练,早日绣出好作品,除了吃饭运动和休息,他每天刺绣十几个小时,曾经为练刺绣熬了几个通宵,之后眼睛发炎肿了很久。

男生的手要比女生粗糙些,很容易刮线,所以自从学刺绣开始,他就小心翼翼养护自己的手,常用护手霜。初学刺绣时绣牡丹,叶子总是绣不好,绣了拆、拆了绣,几十次反复练习才得到比较满意的作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他的刺绣技术逐渐增强。而能外出学习刺绣,得益于妹妹把家里都照顾得很好,免了他的后顾之忧。“学刺绣最难的就是别人的不理解,尤其是家人,还有时绣不出来想要的效果反复去拆剪,还要去学习绘画,牺牲了很多同龄人的玩耍时间。”

王见雨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周期长,前期无经济收入。因为绣出的作品卖不出去,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继承和学习的原因。当初他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投入大量时间却得不到回报,看不见希望。2012年他曾想过放弃.但还是妈妈的那句话让他又回到刺绣路上。目前,他的作品大都是客户定制,绣完拿走。其所卖最贵的一幅作品是《松鹤图》,作品面积120CM×120CM,因是双面绣、尺寸大,内容复杂,卖了6万多元。

一个男人做刺绣,会被人不理解。曾经一次外出,他在展会上刺绣,一个老太太过来看了看,嗤之以鼻地说了一句:“一个大男人,跟一群女生坐在这弄这个,唉!”可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都不气馁。

但也有些热心阿姨看到男子刺绣,在新奇之外还告诉他吃什么可以养护视力,保护眼睛,这让他心存感恩。“人有千百种,做不到让每个人都满意。我只要做好自己,做喜欢的事情。”

因之前学习的是苏绣、满绣,现在他想趁着年轻多学东西,更想集各家刺绣所长。两年前,他到四川继续学习蜀绣,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去学民族刺绣。初到当地时语言不通,交流不好。记得有次被车撞到,尽管身体没有大碍,但心里还是备感难受,加上想家,王见雨独自在路边徘徊了好久心情才平复。“十年来我绣过的作品有百余件,但好像并没有自己太满意的。”

王见雨的师傅董宁说,一个年轻小伙能坚持刺绣这么多年,这种坚持足以让人感动。

王见雨说,学习刺绣十年来,他和技艺都在慢慢成熟和成长,因对刺绣情有独钟,所以此生都会做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王见雨荣获葫芦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我一生的梦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艺,把刺绣技艺集各家所长进一步弘扬传播。目前我业余时间也在传承茶道文化,希望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尽自己的力量。”

辽沈晚报特派葫芦岛特约记者 靳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