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1年2月17日起,全线采取机动防御。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在汉江北岸构筑防御工事。
抗美援朝老战士金朋玲讲述当年战斗的激烈场景。辽沈晚报记者 吴章杰 摄
人物简介
金朋玲
19岁当兵。1950年,20岁的他奔赴朝鲜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他面对身材比他高大的美军毫不畏惧,端起刺刀和美军肉搏;被困山洞,吃光饼干,喝尿啃树皮挨过40天;飞机轰炸时肚皮被炸破……
金朋玲于1949年3月在辽宁省独立二团参军,任通讯员;同年6月在辽宁省独立二团三营营部任代班长;1950年10月,某军区警卫团二营六连任文书;1952年6月东北军区装甲兵联合部通信连任文书;此后,于1956年9月在坦克三师独立通信连无线电排担任排长。
瞒着母亲 独自参军
金朋玲1930年出生,记事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1948年的一天,部队经过金朋玲的村庄,18岁的金朋玲暗下决心要当兵。部队在前面走,金朋玲就在后面跟着。一天,部队在一个堡子住下,晚上一名士兵把金朋玲叫到一间民房,他进屋一看,发现妈妈在里面等他,原来,村里有人告诉她,看见金朋玲跟着部队出了村子,她就一路打听找到了金朋玲。部队领导给了路费让他们娘俩回家,但是金朋玲横下心,就是要当兵,他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几个头,“妈,我不回去,我要当兵。”
“流血、受伤我都不怕,为国牺牲也光荣,要怕就不当兵。”此后,在部队,金朋玲和战友们参与解放长春,四平的战斗,参与黑山阻击战……
连长背着他渡过鸭绿江
1950年底,金朋玲所在部队驻扎在丹东大孤山,熄灯号响起后,金朋玲洗完脚刚钻进被窝,突然传来滴滴哒哒的号声,“紧急集合!有紧急任务,每人20公斤,多余的扔掉。”金朋玲收到命令后立刻行动。深夜天黑,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个头比别人矮一截的他背着20公斤的装备,紧跟战友的步伐,跑步行进。
美国飞机一架架在对岸盘旋,爆炸声,枪弹声不断传来,江水逼近到金朋玲胸口,站不稳脚跟。是连长背起金朋玲,一步步挪过了鸭绿江。上岸后,连长的棉裤结冰冻硬,用枪托敲碎厚厚一层冰后和金朋玲继续行军。
还有30米,打!
一路奔跑,轰炸声,炮弹声越来越近,“就地挖工事!”听到命令后,战士们没人说话,只有叮当的挖地声。
天亮时,战壕交通沟已经挖好。美军来了,终于到了正面交锋的时刻,100米,80米,50米……美军越来越近,金朋玲握紧手中的枪,呼吸也跟着急促起来,美军来到距离阵地30米左右时,“打!”一声令下,金朋玲扣动扳机,打响了他来到朝鲜战场的第一枪。手榴弹,机枪,步枪一番攻击后,美军死伤大半,剩下的美军掉头就跑。
零下40度
山洞里不睡防冻亡
美军加强了攻势,轰炸大桥、运输线,“美军炸,我们修,再炸,再修”,金朋玲讲,为了保障运输线路,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
临近冬季,金朋玲所在部队的弹药和粮食几近枯竭,有的前期到战场的战士还穿着单衣,由于供给短缺,金朋玲和战友们躲进山洞,美军用机枪大炮封锁住洞口,大雪封山,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山洞里冷入骨髓,战士抱在一起,相互鼓励,提醒不能睡觉,不然会有冻死的危险。
山洞里没有食物,战友身上还有些压缩饼干,饿了啃一小口,3天吃一块,渴了,战士们就到洞口捧雪吃、扒下洞口的松树皮当食物。
山洞外金朋玲的上级领导多次派战士给山洞运送水和食物,但是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战士们纷纷倒在了去往山洞的路上。只有一位战士背满水壶,趁着夜色躲过美军的射击来到洞前,就在进入洞口的一刻,被美军的一串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手中还紧紧握着水壶。
战友救出受伤的他
被困山洞中,金朋玲以为自己将要牺牲,和战友们写下遗嘱,遗嘱上有想念亲人的泪,有思念祖国的泪,有不愧为中华儿女的血。
正当金朋玲弹尽粮绝之时,大部队的增援赶到,雨点般的炮弹落在美军的阵地上,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金朋玲和战友撤出山洞。
突然一枚炮弹落在金朋玲的身旁,弹片击中了他的腹部,他昏死过去,当把他救出后,才发现受伤严重,肠子都已经流出了体外,他被转送回国,在丹东治疗。
经过精心治疗,金朋玲终于在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
如今,已经90岁的金朋玲住在铁岭调兵山市。老人对部队的感情异常深厚,每逢八一建军节,他都当成自己的生日来过,航母下水、火箭上天无不牵动着金朋玲这位老军人的心,“祖国越来越富强昌盛,我们的日子过得幸福快乐,我很满足。”老人的眼角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辽沈晚报记者 崔晋涛
影像回放
第四次战役证明,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实行坚守防御作战是极其困难的,一般不宜采取。
此役还充分证明,在艰苦而持久的防御作战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这次战役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侵略者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
大事记
辽宁
1951年
8月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