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为歼灭新兴洞地区敌人,迅速向敌侧翼挺进。
抗美援朝老战士宋广学。辽沈晚报记者 吴章杰 摄
人物简介
宋广学
吉林榆树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入党,1950年11月入朝作战,参加了4次战役,带领两名战友活捉7名美军士兵,荣立大功一次。
1950年,宋广学随部队秘密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朝鲜战场上,宋广学所在的40军118师354团在温井地区英勇作战,打响了志愿军出国参战的第一枪,并实现了志愿军首战告捷。
踏上朝鲜战场
1950年7月8日,刚刚解放海南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奉命由广州乘火车北上。在宣传队任宣传员的宋广学跟着部队坐上大闷罐车直奔北方,“当时一个团一列火车,人、马、车、炮都在火车上。”
宋广学很快跟着部队赶到安东(现丹东)集结待命,准备迎接更艰巨、更光荣的任务。1950年10月19日,原在40军118师宣传队任宣传员的宋广学被编入40军118师354团工作队,下设5个分队,宋广学被提升为一分队长。一分队下属3个小组,共12人。
当日晚5时30分,宋广学跟随部队由安东跨过鸭绿江大桥,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所在部队打响
抗美援朝第一枪
宋广学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大桥,行军的长长队列,没有人讲话,只能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刷刷地勇往直前。
宋广学走了一个夜晚,到第二日凌晨四五点钟就停止了前进。从公路钻进了两侧大山沟的松树林中,“漆黑的夜里,大部队消失得无影无踪,隐蔽起来防止敌人偷袭。”
10月25日凌晨4时,各战斗分队进入指定阵地,严密伪装准备迎敌。早8时50分,敌人一步步走进了354团的包围圈中。为了不打草惊蛇,至上午10时许,354团放过敌方的第一辆卡车走出设防范围,随后在下达攻击命令后立即开火,迅速投入战斗。至下午2时30分,我志愿军部队再次发起冲锋,沿公路两侧奋勇突击,扫灭余敌,打死了美军顾问约翰,活捉了赖勒斯。此次战役,我志愿军共毙敌325人,俘敌161人,缴获卡车38辆、榴弹炮12门、各类枪支136支。
温井地区战斗打响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第一枪,更是志愿军的首战告捷。随着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后经中央批准,1950年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顶着炮弹渡江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二次战役打响。
当日下午1时许,宋广学所在分队接到新的作战任务。晚5时许,日头刚落山,敌机不活跃了,宋广学带着工作分队参加掩埋组奔赴战场。
经过几道小河沟之后,宋广学来到一处大江前。正要过大江,一排6发榴弹飞来,“就在我旁边20米远的地方爆炸了。”
二三分钟之后,第二排榴弹又打了过来,在江北渡口处爆炸。宋广学这时迅速向上游跑动,避开炮火拦截,麻利地脱掉棉裤、鞋子,踏着薄冰趟着滚滚急流的江水艰难渡江。
上了岸后,宋广学才发现分队已经与指挥所失去了联系。
11月27日,在战场上转了几个来回的工作一分队终于联络上了指挥所,“指挥所在上新洞,我们冒着敌人飞机的扫射追赶部队。”
伤员列车遭轰炸
1951年5月21日对宋广学来说,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作为伤员转院,宋广学和其他1300多名伤员乘坐的火车遭遇了敌军飞机轰炸。
遭遇轰炸的同时,车站的警报也响了,惊醒了离火车不远的村庄。熟睡的朝鲜人民不分男女老幼,拎着白色的担架奔跑过来,不顾天上的敌机,抢救志愿军伤员,“看到这些,我真心地感谢朝鲜的父老乡亲。”
十几分钟后,北方的上空4架红色机头,银白色机身的飞机冲了过来,宋广学辨认出来这是祖国的战斗机。敌机见状迅速逃跑,“伤员得救了。”
四面八方赶来的朝鲜群众营救伤员,“把我们送到北面小山坡一片苹果树下隐蔽起来。”
当晚7时,被炸的列车换过车头,重新运送伤员上路。列车一路从朝鲜开回到祖国,由于鸭绿江浮桥被炸毁,列车绕道沙河口新修的临时大桥抵达祖国安东,将伤员交给陆军第六医院。
至此,宋广学因伤离开了朝鲜战场,回到了祖国。
辽沈晚报记者 吕洋
影像回放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侵略者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37°线附近,向前推进80至110公里。
辽宁
大事记
1951年
1月22日-30日
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
提出建设“打不烂的钢铁
运输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