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夏雪。”“我叫夏雨。”“我叫下冰雹。” 2005年,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播出。一对传统又开明的中国父母,和他们三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承包了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笑点。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很多人的“下饭剧”。
最近,有两个消息传来:电影版《家有儿女》已拿到龙标,档期待定;《家有儿女》系列网剧也将推出,新版演员已在全国开启海选。影版、新剧版还没放出具体内容,官微先收获反对声一片。多数人认为,不是原班人马,还是别拍了。另一些人更进一步地说,就算是原班人马,也拍不出原来那个味了,因为小演员们都长大了。无论哪种,“毁童年”的担忧是一样的。
翻拍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随着时代变化,有些经典作品传递的思想观念、呈现的审美趣味,已经“不合时宜”。通过翻拍对其进行重新诠释,融进更符合当下的思想和审美,可以充分释放经典的魅力,又能吸引年轻观众。
但网友普遍反对翻拍《家有儿女》,不是“双标”,而是这部剧没有翻拍的必要——它首播距今15周年,时间不算长,视频网站上还可以轻松观看。它反映的现实、传递的思想,也没有过时,00后、10后也可以无障碍地接受,二次创作意义不大。
何况,国产翻拍剧的质量多数不敢让人恭维,堪称“翻车”重灾区。演技尴尬、篡改经典剧情、刻意追求标新立异、不接地气等槽点,普遍存在。人们基于以往经验,对《家有儿女》翻拍缺乏信心,进而产生本能的拒绝,是很正常的。
在观众眼里,翻拍剧很难撕掉“贩卖情怀”标签。站在创作者的视角,可能还是利益驱动。
经典都有IP效应,自带强光环、高话题量等优势,轻易就能引发关注。此外,翻拍剧还是“明星制造机”。一些新人,通过出演翻拍剧先混个脸熟,在娱乐圈算是一条出名的捷径。
观众难免拿原剧对比,翻拍剧及其演员很可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个,但“反向营销”也不愁收视率和点击量,“黑”玩溜了就是“红”。
不把心用在打磨作品质量的正途上,只想着蹭IP圈钱和捧新人,是多数翻拍剧惨变“翻车剧”的根源。
更该看到的是,翻拍偶尔有之可以,但如果成为常态,是危险的。翻拍过滥,意味着原创力的衰竭。就像网友在翻拍《家有儿女》的新闻下留言:“是不是没钱请编剧?” 在影视创作领域,如果翻拍普遍更容易名利双收,就会形成效仿。大家都只想着吃老本,只消耗不生产,这对于影视创作天然要求的创意创新,和消费者的观感来说,都不是好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和经典。00后、10后的童年,有不同于80后、90后的地方,《家有儿女》也该有新的讲法。既如此,何不去创造新的IP、新的主人公,认真讲好这一代人的童年故事呢?讲得好了,时间终会赋予它“经典”的荣光。澎湃
新闻背景
翻拍剧井喷 大多数光景惨淡
最近两年,翻拍剧迎来井喷,但大多数都光景惨淡:《寻秦记》被拍成了《快乐星球》,豆瓣评分2.3;《新笑傲江湖》选了个“路人”令狐冲,豆瓣评分2.5;新版《流星花园》豆瓣评分3.3;新版《新白娘子传奇》豆瓣评分4.4……
当下的翻拍剧,古装剧以武侠作品居多,而金庸、古龙的小说IP改编剧占了大头。这些电视剧通常由新人担纲主演,比如蒋家骏执导的新版《倚天屠龙记》,维持了“新人主演+资深配角”的配置,曾舜晞饰演张无忌,陈钰琪饰演赵敏,祝绪丹饰演周芷若,配角阵容则由李东学、黑子、樊少皇、曾黎、周海媚等资深演员组成。
新人担纲主演,如果调教得好,就像新版《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杨旭文一样戏红人也红,如果调教不好,或者选角不合适,就会像新版《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丁冠森一样被吐槽。
武侠剧早有经典在前压阵,要想超越前作难度很大。改编得多了,观众会认为翻拍剧不尊重原著;改编得少了,观众又会问:翻拍的意义是什么?此外,近年国内影视制作质量整体下滑也影响到翻拍剧,剧集灌水现象严重,随意增删情节的情况更加普遍。
为什么资本热衷投资翻拍剧?据业内人士透露,主要考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翻拍剧的素材来源,通常是经典原著,或是曾被市场检验过的爆款剧集,剧本在广电局获得备案,通过审核的几率高,更保险;其次,影视剧制作周期普遍被压缩,选择翻拍剧进行改编的效率较高,制作方购买原著版权后,请编剧修改剧本即可,这样比请编剧独立创作的周期短,更加省时省力;最后,不少投资方认为翻拍剧不愁收视群体,原著粉和原剧粉都会入坑。
虽然热钱涌入翻拍剧,投资方期待更快的投资回报,但往往也忽略了影视制作的规律:翻拍剧本身没问题,但如果压缩制作周期,粗制滥造,质量不行,任何剧都只有死路一条。据《羊城晚报》
深度分析
影视剧翻拍如何才能不“翻车”
影视剧翻拍一直是影视行业中的一大热点。经典影视剧往往代表了一代人的一段人生经历,重温经典能够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这个角度来看,经典的翻拍既有时代意义,同时也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不过,“对于热门IP的不断重拍,观众并不是一味反感、拒绝,更多的是担心,大家担心自己的情怀被毁。”《广电时评》执行主编何天平对记者说。很多失败的剧作往往只是借经典之外壳,将原作随意篡改迎合受众。如于正版的《笑傲江湖》,剧中将“东方不败”由男变为了女,此后便延续的是偶像剧风格。经典翻拍并不是不能改编,但是应尊重原创,否则就是以经典为噱头了。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老师杨慧认为:“经典翻拍要把握住原文本最具文化价值的部分,它可能是侠义精神或英雄气质,也可能是家国情怀或浪漫情感,但它作为经典作品的核心,应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能一味因为商业考量而忽略文化传承。”
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青年学者朱传欣看来,“翻拍剧之所以被观众诟病,是因为在艺术性、观赏性上远不如原来的版本,对观众很难有吸引力。一些创作者并不是为了艺术追求而去致敬经典,有的甚至就是在资本驱动下,盲目跟风,最后生产出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如果不在原有的经典基础上创新,给观众带来惊喜,或对经典没有充分的补充,观众是不可能买账的。”
当下浮躁的影视制作环境,让一些制作人把翻拍这件事情,当成“挣快钱”的捷径,并没有从源头上去领悟经典并传承文化。当年87版的《红楼梦》拍摄时,演员们仅学习琴棋书画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当年的那种创作态度,是他们成功的保证。所以,经典作品的翻拍,制作人应在领悟经典的基础上,秉持工匠精神,重视细节。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