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实施生态丰育后,辽河干流源头生态环境不断变好。铁岭市供图
2011年起,我省对辽河、大小凌河、浑河、太子河等重要河流实施退田(耕)还河,自然封育总面积88万亩,其中辽河自然封育62万亩。2020年辽河又新增封育面积48万亩,自然封育总面积达到110余万亩。经过多年治理,辽河河道郁郁葱葱,千里生态廊道基本建成。
今起,本报记者将跟随辽河生态景观建设报道团,走进铁岭、沈阳、鞍山、盘锦、营口五市,实地采访报道我省辽河生态封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全省封育区植被覆盖率
由13.9%提高到90.2%
2010年,辽宁省政府划定辽河保护区,并划定主行洪保护区,进行自然生态修复。即在辽河保护区内以河流中轴线为中心,两岸各划定500米为界,形成宽为1000米、长500余公里的千里生态封育区,在边界建设围栏设施用于自然封育。另外在封育区边界各建25米宽的管理路及阻隔沟。
全省在封育区外通过点源、面源污染整治,流入辽河干流的水质逐年变好。保护区内面源污染通过封育区建设全面得到控制,湿地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土壤使河道土壤成为稳定的抗冲刷的整体。河流水质得到净化,于2012年底辽河干流在全国率先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水质稳定在四类以上,个别时段区段达到三类标准。
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群落景观多样性、群落空间多样性、群落时间多样性变化显著。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大面积的野艾蒿群落、小叶章群落等多年生植物群落以其自身积累的生长优势在群落种逐步占据这主导地位,说明辽河保护区处于次生正向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极大恢复。根据2018年监测情况,封育区植被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0.2%。发现鸟类62种、鱼类26种、植物337种,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全线生态带基本形成。
封育区内植被丰富,河道裸露沙滩地得到有效覆盖,进而消除春秋季因河道沙滩引起的沙尘暴天气危害。生态封育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辽河流域绿道系统奠定了基础,河流逐步成为了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和生态长廊。
沿河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沿河百姓享受到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没有了河道沙尘暴的困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也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及沿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铁岭市辽河干流有堤段
实现两堤之间全部封育
2011年—2019年铁岭市辽河干流封育18.2万亩(其中回租12.3万亩、回收5.4万亩、其他0.5万亩),省补资金6.64亿元,全部用于自然封育。2020年按照省、市生态封育实施方案要求,铁岭市又对辽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清河、柴河、招苏台河、凡河、中固河、亮子河)重点段实施退耕封育9.24万亩。本次封育后全市辽河干流有堤段实现两堤之间全部封育,辽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重点段封育总面积达到27.4万亩。
10年间自然生态得到明显恢复。目前,辽河河滨带植被恢复到100%,草地面积增加了368%,林地增加了19.5%,累计监测到鱼类15种、鸟类45种、植物178种、昆虫36种。
此外,铁岭市还建设封育围栏对主行洪保障区进行封闭管理,截至目前共建设封育围栏348公里、管理路251.3公里,对辽河干流主行洪保障区实行全封闭管理。
昌图县关停污染企业
保护辽河干流之源
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福德店是东、西辽河汇合之处的辽河干流之源,现有沿岸居民约10.26万人,通过发展与保护,这里已成为吸引大批游客游玩的辽河保护区。
“2008年以前,水质很差,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水像酱油似的。”昌图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介绍,除了水质,由于河道两岸都开垦种地,没有植被覆盖,一到春天就刮沙尘暴,10米以外都看不清东西,村民根本不敢开窗户。
2008年开始,昌图县开始了辽河干流治理工作。“先是关停了河道附近的污染企业,并且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从2010年开始实施辽河生态封育工作。
昌图县首先对辽河滩地进行了封育,昌图段辽河干流总长64.35公里,目前已全部退耕还河,自然恢复生态,形成了辽河保护区生态廊道。2020年在原封育基础上,当地还增加封育面积2.65万亩,防洪生态廊道全面畅通。通过滩地封育,辽河干流昌图段河滩地植被覆盖率达到100%,滩地草原已经形成,在治理面源污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辽河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及动物的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