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来,赵立新一直与篆刻和印石打交道。
赵立新篆刻作品。
赵立新在课堂为学生示范打印稿。
为学生示范印章边款的刻法。
赵立新潜心治印。
“柳树的‘柳’字,木字旁和‘卯’的位置关系,在古玺印里可以不用左右结构的安排,而写作上下结构。”
话音未落,赵立新在纸上写出了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柳”字,笔速徐徐而有力,身旁的学生一会儿低头注视着稿纸上的笔墨变幻,一会儿抬头看墙上的投影,从老师运笔的细微动作里捕捉灵感。周末的一天,赵立新常常就是这样和学生们在篆刻的世界里度过的。
在书法篆刻界,说起赵立新,大家更爱称呼他为“老汉”。因为从祖父和父亲的名字里取字,斋号“汉晋堂”,他开始称呼自己为“老汉”。他早先在书法论坛里的网络昵称也用了“老汉”,久而久之,这个网名被叫开了。
回忆起学习篆刻的经历,还要从“老汉”年轻时说起,在吉林省柳河县,刚接触篆刻的赵立新仿佛进入一个新世界。但苦于石料价格不菲,他四处寻觅,终于发现裁缝用的滑石可以用来刻字,而且廉价易得。尽管滑石的质地谈不上理想,但可以在上面通过苦练找感觉。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立新参军入伍来到沈阳,篆刻的特长让他有了发挥的天地,除了在部队完成任务发表作品,还经常在报纸、杂志发稿,方方面面都给予了他很大鼓舞。
1990年退伍返乡,赵立新一直没有放弃篆刻,为了节省费用开支,他去背长白山石料毛坯,回来自己切割、抛光,制成规格标准的印料。
在赵立新眼里,吃苦和认真是两件法宝,能在漫长的人生经历里养成扎实的习惯,克服浮躁。同样是在1990年,赵立新参加了专业的学习班,结识良师,开启了系统的学习道路。后来再度回到沈阳,几番打拼,篆刻一直陪伴着他。
钻研篆刻三十五年,他对汉印情有独钟,爱其古朴自然,爱其文字、线条的厚重与大气。赵立新现在担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创作以外,还要带动更多人学习篆刻,投身篆刻。
授业、解惑,赵立新带学生一丝不苟,除了必备的知识和技法,赵立新对学生的影响还在很多细节里。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位学生在电脑上填写表格,有一个字需要用五笔字型输入法输入,问了几个人都不会,正在一旁刻印的赵立新脱口而出,解了学生的燃眉之急。大家惊讶于赵老师如此快速、准确地说出正确的答案,赵立新告诉学生,他过去用电脑写公文时,早早学习了五笔字型输入法。正是因为下了苦功,学得扎实,直到现在也牢牢不忘。
“印宗秦汉、入古出新、书印参同”——这是赵立新矢志不移的信念。篆刻取法于古,在不同的时代里,变化的是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变的是一代代师生间的心传。
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查金辉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