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铭记历史系列报道 第十二期

揭秘《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抗日义勇军战斗地区均是素材地

辽沈晚报 2020年09月18日

1934年夏,聂耳(左)和田汉在上海合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供图

聂耳创作完成的《进行曲》手稿。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供图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旋律和歌词,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熟悉。

但是,说起这首歌的来历,也与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有关。

近年来,重点关注国歌版《义勇军进行曲》资料收集和研究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建研究员表示,国歌版《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是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了解抗日义勇军的事迹、亲身接触义勇军战士后,受东北义勇军抗战精神的影响,并得到义勇军军歌的启发而创作的。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所有抗日义勇军活动和战斗的地区都可以称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地之一。

在九一八事变89周年到来之际,记者通过采访高建研究员,从其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角度出发,为我们揭秘《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与东北义勇军之间的关系。

伴随抗日义勇军冲锋杀敌 军歌唱响东北大地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建研究员介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随着日军大规模的武装侵华,中华民族陷于生死存亡关头,巨大的民族灾难和民族危机促使中华民族空前地觉醒起来、团结起来,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救国热潮。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推动下,不甘屈服的东北各阶级、各阶层民众在第一时间、最广泛的层面上纷纷揭竿而起形成抗日义勇军,抵御日军的入侵,揭开了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当时在白山黑水间,到处都有义勇军燃起的抗日烽火。其中,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兴起得比较早。规模较大的有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和辽宁民众自卫军,这两支队伍,都曾达10余万人。辽宁各地还有未入编的众多抗日义勇军队伍,在沈阳北部地区、浑河以南、苏家屯、辽中、法库、康平等地就活动着几十支抗日义勇军队伍。”高建研究员告诉辽沈晚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辽吉黑三省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曾达50余万人。而伴随着抗日义勇军的冲锋杀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军歌,如号角般唱响东北大地。

抗日义勇军活动和战斗地区

均是《义勇军进行曲》素材地

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高建研究员表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主要受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词曲作者田汉和聂耳了解抗日义勇军的事迹、亲身接触义勇军战士后,受到了东北义勇军抗战精神的影响。

高建研究员介绍,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敌占区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不畏牺牲,勇敢战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同时,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精神,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激励了无以数计的爱国同胞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1933年2月,聂耳随辽吉黑民众后援会慰问团前往热河抗日前线,慰问时也曾与抗日义勇军密切接触,亲眼目睹了抗日义勇军的精神风貌,并同义勇军战士共同吟唱了《义勇军誓词歌》。其后在创作过程中他曾说过:在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时候,眼前仿佛展现出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浴血奋战的画面。

近年来,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和其素材地,一直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辽宁西部、东部地区的锦州、桓仁、抚顺等地,当年抗日义勇军产生和抗日斗争比较典型的地区,都积极打造国歌“诞生地”的品牌。如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里,除了有主题展厅、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名录厅、多功能厅等,还设置了国歌厅,向观众展现桓仁这方土地是“国歌原创素材地”。

高建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抗日战争时期,所有抗日义勇军产生和战斗的地区都可以称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地之一,不应该只是某一地成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地。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受到义勇军军歌启发

另一方面,《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受到了义勇军军歌的启发。高建研究员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从抗日义勇军后代手中获得了大量关于东北义勇军军歌的资料。其中,辽宁黑山人高鹏振组织“东北国民救国军”抗日,将一段誓词配上“满江红”的古曲成为了军歌:“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父母成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辽宁清原人孙铭武等人组织的“血盟救国军”也有一首军歌: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醒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从这些东北义勇军军歌歌词中,可以看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应该受到了义勇军军歌的启发。”高建研究员说。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鼓舞全国人民英勇战斗的军歌

高建研究员介绍,1933年3月,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正式成立由夏衍任组长的电影小组,实施党对电影工作的领导与影响。1934年春,电影小组在上海建立了左翼影片拍摄基地——电通影业公司。1934年冬,田汉应电通影业公司的邀请,创作了以1933年长城抗战为背景,着重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经历的电影剧本的故事梗概。1935年2月,田汉因“抗日反政府”罪名被捕入狱。之后,田汉未完成的电影剧本由夏衍先生接手进行了改编,最终定名为《风云儿女》。

而田汉创作主题曲歌词的谱曲工作,则是由聂耳来完成的。在谱曲过程中,从音乐创作需要的角度,聂耳同孙师毅同志商量,对田汉创作的歌词进行了适当的改动。之后,聂耳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而远赴日本,在日本将曲谱初稿修改完成,并定名为《进行曲》寄回了电通影业公司。

1935年5月,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最终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该片主题曲也随之问世。影片表达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强烈愿望,而该片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则很好地配合、诠释和表达了这一主题,也引起观众的共鸣。

之后,《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陆续播映,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从心底发出“起来!起来!”吼声的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像插上了翅膀,迅速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鼓舞全国人民英勇战斗的最嘹亮军歌。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盟国胜利日广播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战歌,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巨浪,在全世界传播开来。”高建研究员介绍,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曾定期播放这首歌曲,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也把这首歌定为该师的军歌……更有数不清的爱国志士高唱着这支战歌,勇敢地奔赴抗日救亡的前线;一些学校将其作为学习的规定曲目,教广大青少年学习和传唱;国内各少数民族翻译成自己民族的语言传唱;海外华侨怀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侨居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战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都经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马来文和朝鲜语等国外各民族的语言,进行广泛传唱。

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一起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广播歌曲。

【专家观点】

响彻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军歌 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高建

《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和传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义勇军进行曲》产生和传唱,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外族的入侵,中华民族不甘屈服、勇于斗争和牺牲的抗争精神;另一方面,响彻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军歌也在一个层面上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简单易记,不识字的人或不懂中文的人都容易记忆,节奏感强,行进中跟着节拍吟唱,易于调动和抒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共鸣。他一经产生便迅速传播开来,调动了军民的抗战热情,成为鼓舞广大军民革命斗志的号角,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时代最强音,成为具有最广泛国际影响的民族符号,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民族“共同语”。时至今日,它还将继续在世界各地不断地响起,作为当代民族最强音和民族共同语,使中华民族精神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