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通过设立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辽宁文学创作人才储备库、对县乡一级写作人才进行摸底排查等方式,对不同的写作人才进行有计划的文学创作指导,发挥出同地区基层写作者的天然优势.
2020年,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所属辽宁文学院先后在朝阳市和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设立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利用自身文学资源优势,加强对落后贫困地区文学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文学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阜新地处辽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文学写作者众多,但存在着水平低、质量难提升等问题。辽宁文学院采取的“送文学导师下基层”的文化扶贫方式,就是要让基层写作者找到凝聚点,找到文学的家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这种在家门口授课的方式,能使当地乡镇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受益。文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将开启省市与村县间的文学互通,聚合优势师资力量,服务于社会基层文化建设。
阜蒙县文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第一堂课,请来了辽宁省作协原副主席、作家、文学评论家高海涛。他为阜蒙县文学爱好者讲授的是《文学:中国经验与世界视野》。当地一百多名基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现场聆听了这次课程。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还为学员们进行了现场答疑。听课学员纷纷表示,在文学阅读视野的开拓、写作技巧的选择与运用方面,受到了很大启发,获益匪浅;在朝阳市文学人才培养基地,高海涛为学员准备的是散文写作技巧与构思方面的课程。让学员体会到创作上存在的差距,领悟到之前创作上存在的误区,更明晰了今后创作的思路和方向。
该负责人表示,辽宁文学院正在着手建立辽宁文学创作人才储备库,对县乡村一级的写作人才进行摸底排查,针对不同地域创作特色,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小而精的文学创作指导,充分发挥出辽宁不同地区基层写作者的天然优势。同时,辽宁文学院的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还将向省内其他地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