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可以得“学位”?

检察机关提醒开学季警惕“买学位”陷阱

辽沈晚报 2020年08月26日

开学季即将到来,学位成了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求位心切”,托关系询问,甚至花钱买“学位”。

广东省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发现,有犯罪嫌疑人瞄准这一“市场”,骗取家长财物。近期,被告人林某某以可以帮助小孩取得“学位”为由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4000元。

家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刘某某为江西籍人士,家中有一名适龄儿童需就读一年级。但由于孩子户口不在梅县区,依照入学政策规定,孩子只能选择回到老家就读。不忍孩子远离自己,刘某某四处托关系,希望能进入当地的中心小学就读。经朋友介绍,刘某某认识了做生意的林某某。

“我在学校找了人,可以帮你入学,但你要先打8000元给我。”得到林某某承诺,刘某某心头的大石落地,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已经踏入了林某某“编织”的陷阱中。

刘某某将户口本及租房合同等材料拍照发送给林某某后,随即通过微信向其转账8000元。不久,林某某又以与领导吃饭为由,要求刘某某再次转账6000元。此后,刘某某多次询问事情进展,均被林某某以正在办理搪塞,最后小孩未能到当地小学就读,林某某也以经济紧张为由拒绝退还钱款。刘某某遂打电话报警。

检察官提醒,又是一年开学季,“学位”问题牵扯着家长们的心,学位诈骗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夸大了嫌疑人的能力。善用“我认识很多领导级的朋友”“搞不定全额退款”等花言巧语迷惑家长,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二是通过熟人介绍。家长大多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认识办理“学位”的犯罪嫌疑人。某些办理“学位”的“能人”在社会上小有名气,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变得更加可信。

三是集中在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新入学阶段。孩子升学虽不易,家长要通过正当途经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切勿“病急乱投医”,更不要随便相信卖“学位”的社会人士。买“学位”不可取,其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家长要注意,一旦发现被骗,要保留相关的证据,及时报案,尽量挽回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