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中花树》:描摹明清两代江南文化群英历史图谱

辽沈晚报 2020年08月24日

近日,作家、学者赵柏田的历史散文新作《岩中花树: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付梓面世。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间精神与思想的传承,也会看到他们或以身殉道,或在书籍与学术中消磨终生,或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声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内心世界的成长与衰败。无一不在道德与人性的冲突、纠缠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记者从该书出版方获悉,这本书的故事时间,从王阳明出生的明成化六年(1472年),至章学诚去世的1801年,跨越明中叶-晚明、清初-清中叶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时期。本书选择了王阳明、黄宗羲、张苍水、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物为个案,试图从时代和个人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这一时期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轨迹和各自的精神肖像。

作者赵柏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各大期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入选多种选刊、选本及年度排行榜,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曾获“十月”散文奖、全国大红鹰文学奖、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等奖项。主要作品有《买办的女儿》《我们居住的年代》《站在屋顶上吹风》《历史碎影: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明朝四季》《私家地理课》等。近年致力于思想史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书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细数下来,个中滋味自尝。无论小人物的非凡还是大人物的沉浮,大量细节值得思量。文人的家族及其关系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细节。书信往来,诗画之合,这些留给后人的人文生命就承载着一种叙述。在这个世界大转向的时候。文人的精神世界也跟着变动,对于仕途和阶层之间出处进退,仕抑或隐的困惑。文人们以他们精致的仪式感生活着、经历着,就像游荡的游侠儿,也像地理学家一样跋山涉水,只为内心的追求。

辽沈晚报记者 李爽

书评

心是一张团皱了的宣纸,飘过十八世纪的门廊

杂树生花,群英乱飞。《岩中花树》这本散文书里有着独特的魅力。作者赵柏田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贩夫走卒、游人、文人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持写实的趣味,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令人有极大的启发。伏笔之处一半人生一半世事,沉沉浮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境,喟然一叹!

晚饭后,一场夜游宴开始,仿佛置身深深庭院,曲幽廊径,回到那个时代,回到快乐和这一快乐所触发的困惑中。书中通过具有代表性人物不同时期的跨度,把当时迷人和易变的世界镶嵌在一个清晰的“镜”中来,自我型塑了赏心悦目、充满动感和细节的物质生活。

站在镜前,我们也能细细体会那种纵情游乐,狂宴欢舞的感官世界。那个时代的经济和阶层变化在物的丰富满足中,使得文人士大夫对物的态度发生天翻地覆的对待。形成了一种身闲心趣的形象。就像我们看见的小窗里面的景致,“焚香、试茶、高卧、负暄、钓鱼、对画宴坐、翻经、看山”。独享之乐只有一人也是很好的。在当时的环境里面,恋物与救赎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留下来最炙热的光华。

物与人的感性生命相连,形成欲望、情感、道德于一体的个体。这种迷恋,既有世俗享乐、纵情极意的一面,又有寻求心灵宁静的另一面,交融出了一种美,并且,这些都指向“真”,忠实于肉身与精神的真实感受,也是寻求一种救赎,也是文人在发达的物质文化中的沉迷和反思。

这种恋物和表达革命,放大了就是一次次享乐主义,芳香扑鼻,口中生津的雅致宴会上,即兴为之,永远保持兴趣的新鲜和身心适宜。此时也造就了各种文化和文明的转变碰撞。

南国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