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胜
齐鲁青未了。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望岳登高,诗意欣然,点赞泰岳,称道齐鲁,一声赞叹,传颂千年。
而今,高铁的便捷、准时,让远方触手可及。“风日晴和人意好”,说走就走,我从北京到峄城,领略老杜诗意,感受鲁南古城风采。
峄城是枣庄市的一个区,不如枣庄名头响亮,但历史悠久,汉时就有建制,为枣庄前身。据峄城县志,战国时,这里归兰陵县所辖。峄山逶迤,承水泱泱,先后有承国、峄地之称,又属齐国、薛国的领地。齐鲁先贤大儒在此流连,绾结了悠远的人文故事。
当年,孔孟之学兴盛齐鲁,荀子周游列国,曾被楚国的春申君封为兰陵县令。峄城外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其中的文峰山有洞窟数处,荀子曾在此讲学,《劝学》篇等著述形成于此。史上妇幼皆知的故事——凿壁借光的主人公匡衡,出生在榴园镇匡谈村,先后在汉元帝、成帝时任丞相,潜心研习诗文,后在家乡兴学重教,创学设坛,勤学励志,续写了齐鲁儒学育人兴教的传统。明朝一代名臣贾三近、小说家兰陵笑笑生等,都与峄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足印丰富了峄城的史志。
生态人文,相得益彰。峄城素有八景之说,其中的“青檀秋色”远近闻名。金秋时节,山中青檀苍莽,与红枫、银杏,交织出斑斓景色。出城西十里许,一条幽深山谷,林木森然,古刹掩映。1300年前,有高僧云游至此,见漫山青檀密布,遂停脚休整,望云峰山飘云飞雾,遂筑庐为云峰寺,后改为青檀寺。千百年来,香火接续。现在,山谷已有千余株青檀树,300年的古树也有30多棵,在北方形成青檀群落的奇妙景致。
暑日晴热,山谷清凉幽静,一方水面倒映满谷苍绿。寺门山坡上,可见株株老青檀,腰粗叶茂,守护山门,古意幽然。
青檀属榆科类,又名翼朴,多野生。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将其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它耐旱,根系发达,多生长在坡地,在结板的岩石上扎根。树冠茂密,树形与榕树相近。根部粗实错节,树干或弯曲,或平直,或粗砺,或瘦小。近看,青檀树干皮骨外露,如结瘤疤,似有病相。其实,它霜皮溜雨,坚韧结实,茎、皮、根可造纸,或做人工纤维,好的木料还可作把玩小件。相传蔡伦造纸时,不经意发现青檀可增加纸张韧性,于是流传千年,至今,青檀仍是上好的宣纸原料。
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晚年隐居故里峄城的石屋山泉,著书立说。曾为青檀寺写一诗:“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黄叶拍天丹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来鹿饮溪。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舍此山西。”据说,当时,寺庙几经毁损,青檀也多遭砍伐,他曾力主修复,足见其爱树之情。栉风沐雨,青檀成为当地百姓喜爱的树种,历代的兵燹之祸,都没能让青檀树倒下,遂留下了千年老树。清代峄城知县张玉树,遍植青檀和枣树,而今他的故居,围绕着大片的枣林,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