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的口福

辽沈晚报 2020年08月18日

□王国梁

三伏天气温达到顶峰,动一下就一身汗,甚至觉得呼吸都不均匀了,实在是奇热难耐。越是这样的时候,人们越要懂得善待自己,尤其是善待自己的胃。困境中善待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智慧之举。苦夏漫漫,但因为人们总想法子在吃上面弥补,所以伏天里就有了口福。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俗语。人们用一顿美味的饺子迎接三伏天的到来,记得小时候条件不好,吃一顿饺子算得上比较隆重、盛大的事了。“好吃不过饺子”,也是我们的俗语,可见人们对饺子的重视。头伏的饺子,像是一种仪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美味的饺子端上餐桌,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了,要做好全面准备。

凉面是炎夏的标配,“二伏面”并不稀奇。面条照例是手擀面,细细长长地抖在沸水里煮下去,很快就可以出锅。面条煮出来,是要用凉水淘的。伏天人贪凉,二伏面要凉个透彻。父亲打来井水,用井水淘面,直到淘到冰凉为止。井水是拔凉的,那种凉虽然是透心凉的感觉,但并不觉得生硬,反而有点温厚的味道。凉凉的面条,白生生地卧在大碗里挑动着人的食欲。在面条上浇上花椒油、蒜汁和麻酱,再放上黄瓜丝儿、绿豆芽儿之类的菜码,一碗吃下去,爽滑过瘾。味蕾像被唤醒一般,格外兴奋,忍不住还要再来一碗。那种凉爽的味道直抵心间,觉得再热的夏天都不怕了。

到了三伏,炎热已经有点偃旗息鼓,早晚还会有凉爽的感觉,但天热起来还是威力不减。这样的时候,吃烙饼摊鸡蛋是一种享受。烙大饼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巧手的主妇烙出来的饼浓香扑鼻,松软可口,特别好吃。技术不过关的主妇烙出来的饼硬邦邦的,没香味。我的母亲并不擅长烙大饼,但她很聪明,改做酥油饼或葱油饼,因为是用油煎的,吃起来香极了。烙饼的标配是摊鸡蛋,鸡蛋是家里的鸡刚下的,磕在大碗里,满满摊上一碗,裹在饼里吃,香得流油。这样的美食,家常普通,却是我们味蕾上永远的惦念。

当然,伏天除了这些人工的“美食制造”,还有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美食。因为气温高,各种瓜果的生长都到了空前旺盛时期。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瓜果的味道也最美。瓜园里,西瓜鼓得圆圆的,遍地都是,让人感觉到夏天的慷慨。西瓜最是解暑佳品,在地窖里放一段时间吃更是美味无比。汪曾祺写到吃西瓜时说:“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样的描述极为形象。一个大西瓜,刀劈开来,大快朵颐地吃上几块,清甜凉爽,会让人深深感受到伏天之福。如果说西瓜是豪门主帅,甜瓜、菜瓜之类的就算是小门小户了。根据自己的喜好尝尝鲜,你会觉得夏之味道太丰富了。桃园里,桃子陪伴人们整整一个夏天。早熟和晚熟的品种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不曾间断,三伏天的桃子味道最甜。

大自然从来都是公平的,人类也是富有智慧的,会让自己达到一种平衡。伏天有美食相伴,未尝不是“福天”。